书写唐诗三百首(一)
序
诗人艾青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唐诗是诗中的诗”。唐朝的诗歌是中国诗坛的颠峰,达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黄河、长江,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唐诗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等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追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盛唐(712年到762年)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是唐诗的鼎盛时期,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这段跨度最小,仅50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在当时也光芒四射。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焕、王翰、李颀、崔颢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人,他们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写出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唱出了时代的最高音,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描写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颂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
李白这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是盛唐诗坛的骄子,他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天才的大手笔,当时就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称他为“诗仙”。
中唐(762年--827年)时期,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李白和杜甫两位大诗人分隔在山的两侧。李白站在向上走的一侧,而杜甫则站在向下走的一侧。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由于他写诗是反复推敲,反复锤炼,精雕细琢,并且具有驾御语言的高超能力,因此他的诗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律诗,几乎每一个字都用得十分精到。他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成为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安史之乱后的大历年间,有一批活跃在诗坛上的诗人,继承着盛唐诗风。象刘长卿、韦应物、崔护、张继及李端、卢纶等大历十才子都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作。
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史之乱已过去半个世纪,唐王朝开始复苏。诗坛上逐步摆脱之前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派,而且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树一帜的名家。
韩愈是中唐也是整个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他的诗新颖奇险,气魄宏大,想象丰富,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上都极力要从前人的圈子里跳出来,以期能产生一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使人耳目一新。他与孟郊、李贺一起成为中唐的“韩孟诗派”。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倡导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二是主张用浅显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让普通村民能听懂会唱。张籍、王建、李绅等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名家。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后期风格独特,同样有杰出成就的诗人。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参加了其间的政治革新而长期被贬谪。他俩遭遇相同,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从公元827年到859年是晚唐时期。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散发着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情绪。其间的著名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
杜牧出身于官宦人家,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并一直努力着,由于他的学识和素养较高,因此他的诗视点高,视野大,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特别是他的七言诗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即使出自他手的山水风景诗,也显得特别高朗爽健。他最擅长的七言绝句,不仅在晚唐,就在整个唐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家。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善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情绪,用典故来制造气氛,他的诗结构严谨,语言瑰丽,风格沉郁,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特别是他的律诗意象华美,属对精工,缠绵婉转,意味深长,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在许多《无题》诗中最为明显,故人称朦胧诗人。
此外晚唐中,象许浑、陈陶、温庭筠、皮日休等也都有一些佳作。
唐诗是诗的海洋。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为了方便大众对唐诗学习的需要,历代都有精选的唐诗三百首各种选编本。
为了达到既练习书法又能比较系统地学习唐诗的目的,我把书写唐诗与学习唐诗结合起来,基本按照唐诗四个时期的顺序,参考若干版本和网上的有关资料,本着既具有代表性又容易学的原则,选取**位诗人的30*首诗歌进行重点学习和书写。不仅把每首诗用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同时对每位诗人有简单的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也能大体清楚。我愿意把这个学习的过程与感兴趣的网友分享。由于本人是唐诗的初学者,尽管有许多资料可供参考,但对每首诗的理解往往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书法和诗的释文一定有不少问题和错误,敬请各为网友批评指正,本人深表谢意。
参考资料:
1、《唐之韵》有声读物;
2、《古今文学名篇》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
3、《唐诗三百首全解》(清)蘅塘退士编,王景略解,中国华侨出版社;
4、《唐诗三百首》献给孩子的经典丛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古诗文网》等网上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