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困惑 林散之说“字有百病,唯俗难治”。什么是“俗”?“俗讲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这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一个医生看病,说你得了重病,又讲不出病的症状,让病人自己体会。你难道不困惑吗?不过林散之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开出来治“俗”的良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一时半刻、一年两年可以做到的。对于我们这些读书不多,走路不多的书法爱好者,怎么来辨别自己的字有没有“俗"的毛病呢?不好办。林老先生又说”书法最难的是脱不了俗。邓石如这样的功夫,在书苑中也脱不了个俗字。”说明“俗”这个毛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很难体会到。同时也说明了那么多的书法爱好者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也没写出一手好字,是因为“俗”病缠身。就是说一些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林老先生又说“不读书,越工越俗。不读书,再写总是个书匞。”问题很严重。为书法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治“俗”迫在眉睫,但又下不了手,要在读书中慢慢去体会。真是无可奈何的困惑。
书法中“俗”的反义词是“雅”、是“书卷气”。“俗”讲不出来,“雅”也讲不出来。就是说“俗”和“雅”没有界限,没有标准,不好分。这也是书法界一大遗憾;书法作品优劣没有评价标准,完全凭权威人士的感觉。一部书法作品往往产生很大争议。就拿一些广受诟病的书法比赛来说,名次基本上是依据评委感觉。同时书法作者的地位、知名度、是否会员等等一些无关的条件也起重要作用的。有些书法比赛,明目张胆规定,会员免初评,免评审费。说明“会员”就是其中一个评审条件。不是会员的在起跑线上已经就输掉了。书法作品这种评价方法,为炒作、腐败留下广阔的空间。更没有公平、公正而言。这不是夸大其词。法院有详尽的法律条文,有具体的法律程序,还有监督部门,有些法官还吃了原告吃被告。足球场上,众目睽睽,公然吹黑哨,踢假球。充满铜臭味的书法界,没有可以操作条文和标准怎么能评出合理的三六九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