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乘书法源自书家的"无我"境界
懂得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有法:笔法,结字法,墨法,章法,掌握了这四大技法就能写书法作品了,但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下乘作品,是形而下的,书写者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书匠,就象工厂里的技术工人,按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分一级到八级技工而已,能升到工程师职称的,除了精熟技法,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书法也一样,称得上书家的人,除了精通书法技法,还要熟知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书法的本体就是传统,只有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造就书者特有的思想,特有的品格,特有的气质,塑造成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而成之为书家,才能书得耐看有品味的作品,供人欣赏。
为什么说当代只有名人一一官位,头衔等光环下的名人,没有名家?更没有可传世的经典上乘书法作品,或许是今人接受的教育与古人不同,思想境界也截然不同,浮躁不安的心态,物欲,肉欲,梦想欲控制着思维,利益,功名,权势,乃至贪婪作为最终的追求目的,心无法宁静,灵魂得不到觉醒,升华,学书法为了出名,写书法为了赚钱,怎么能写出上乘佳品?
如果王羲之是书协主席,上听命于文联,文化部,中宣部,下领导十几个副主席,近二百个理事,还有那么多的省主席,家中老夫人把握印章,一大堆数万乃至数十万每平尺的订单,他能写得出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巜兰亭序》吗?
安史之乱,颜真卿一家66口人被杀,在万分悲痛,极度愤慨的状态下,知道他的《祭侄稿》会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作为经典流芳百世,价值连城,那后人或许就没有眼福能亲眼目睹那稀世珍品了。
假如苏东坡被贬黄州,在吃不饱穿不䁔的艰苦环境中,知道他所书的《寒食二帖》价值数亿,可以想像他拿毛笔的手一定抖嗦得厉害,肯定笔是下不到纸上的,后人也永远看不到这天下第三行书了。
明末清初,王铎也卖字,为了不偏离传统,防止古法流失,他一天临帖,一天创作卖字。他卖字是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几万乃至几十万一平尺的天价。
纵观历史上所有名家的经典传世作品,都是在不经意的状态下,在"无我"的境界中完成的,字里行间都能品味出他们的情感,思想,修养,人格魅力,这是当代书者无与伦比的。对比当代人,可以说启功以后,那么多的大名人,或者所谓的大名家,拿不出一幅象样的称得上是上乘的能流芳百世的书法作品,除了基本的技法(有些名作甚至连笔法都没有)字里行间,点画之内,根本看不见思想,情感,文化,修养,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所谓名人作品比比皆是,连书者本人恐怕连做梦都没想到,让当今明白人瞠目结舌,那些古人先贤在天之灵也许只能摇头叹息了。当然他们不会抱怨生不逢时,因为他们是先贤,知道即使生活在这个物欲膨胀,肉欲横流的年头,他们也无法逃脱被诱惑被沉沦的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