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是艺术:因为不能创新,书法是文化,所以只能传承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被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喜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乃至今日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时尚。
为什么书法有这么惊人的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书法不是艺术,因为不能创新。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历经二千多年漫长的岁月,没有人能创造出第六种体。如果可以创新,那就意味着被淘汰。有生必有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附合相生相克的宇宙法则。艺术之所以能创新,而且必须创新,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如果不创新,抄袭或照搬前人的,那就是模仿,剽窃,用现在流行的话叫山寨版,必然被今人所唾弃,甚至以剽窃知识产权为由告上法庭。而书法恰恰相反,它必须守住传统,遵循古法规矩,有古则雅,无古则俗。所以,书法是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汉字的灵魂,是永生不灭的,被代代相传。历代所有的大师名家,都是从临摹前人的法帖,经过数十年的临池学书,遵循先贤的法则,规矩,限定,度,倾注自己的思想,修养,情感,感悟,发挥自己的个性风格,走向成功,为后人留下传世经典之作。即使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让古人膛目结舌,但所有成功的书家,书法爱好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都是从临摹古人的范本法帖开始,所以古法含量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标准。
书法是文化,不是艺术,应对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刘文华老师的话:"爱好书法的人很多,懂得书法的人很少,略知一二的人寥寥无几。"书法的本体是传统,书法和毛笔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使用的工具是一样的。用毛笔蘸了墨汁写出来的是毛笔字,它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夸张,不受限定,不能体现书者的文化内涵和修养,而书法古人谓之法书,是有法可依的,是文人表现其文化,修养,品格,才气的平台,体现的是书家内在的儒雅气质,士大夫精神,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为之的。背不下唐诗宋词元曲几百首,不知道四书五经为何物,更不了解儒释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拿起毛笔龙飞凤舞耍杂,充其量不过是用毛笔写的文字而已,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迈进中华书法这一高雅殿堂的。
这不是书法,只能算是用毛笔写的大字,但结构𣎴对,结不住,站不稳。
这也不是书法,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字,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美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