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感悟

中年感悟

闻  忠

中年,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应该是四十岁到六十岁这一段人生历程,至圣先师曾用“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概括了这一年龄段应有的生命高度。

中年,是人类生命链中不可或缺的神圣环节,一个人活到中年这一时段,也许是最稳重、最难堪、最备受艰幸的年龄了,她必须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家庭中,年逾古稀的父母将中年人作为一副赖于扶撑的拐杖;儿女们将中年人视作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面对父母中年人要竭尽孝心和孝道,不能有半点怠慢,以报得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面对儿女要尽养护之责,望子成龙,将身做马,精心呵护,不能有丝毫差错。面对糟糠夫妻,要克尽责守,谨慎相处,为图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更要勤奋劳作。

在单位里,中年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中坚力量。烦琐恼人的公务接踵而至,没完没了的来往应酬和竞争迭起的拼搏,不断的透支着本不雄健的生命。面对眼花缭乱的娱乐时尚,迅猛普及的文化快餐,尽兴发泄的个性舞台和物欲横流的人情世故,中年人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至灵魂一片空白,希望与失望交替相撞,伤感与无奈结伴而行。

在事业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年人必须倾尽比年轻人更投入、更执着、更费神的努力。事业如日中天者,依然没有放弃纵横捭阖,挥斥方遒的意念,向往攀登更峻峭的颠峰;事业未竟者,期待着竞技场上最后一搏,以塑造出人生的辉煌。有的人寄希望于药丸方剂,渴望挽留岁月的脚步;有的人闻鸡起舞,奋蹄不息,甚至不惜以生命赌明天。

中年,是一个尴尬的年纪。朝前看,前有师长,未敢张狂,且夕阳将至,老年人的暮鼓晨钟即将敲响;向后望,后有来者,岂能倦殆,且朝阳初升,青年人扬鞭策马快速逼近。面对爱与恨逐渐淡漠,穷于富早已界定,红尘虽已看破,尘缘却难未了的状态,中年人只能将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虑,所有的痛苦积压在心,调节肠胃,自我宣泄。

也许,中年人最需要的是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要拥有“任天上云展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的博大胸怀,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非凡气度,更要有一份“水穷之处即云起之时”的希望和快乐。当遇顺利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不沉溺迷恋,难以自拔;身处逆境时,不气馁哀叹,更不能一蹶不振。要有安于清贫,安于清苦,安于清白的坦然,更要有淡泊名利,淡泊权势的心态,切忌为名利所累。即令是在备受煎熬的艰难时刻,也要将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致,坚定信心走出困境。面对贫困必须保持节操,战胜贪欲更需极大的意志,只有修炼心境,超越自我,坦然面对一切,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使人格更为鲜明。

其实,中年也有自己的绝对优势。中年人既是社会生活中最沉稳、最具活力的主力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山斧,更是家庭生存发展的奠基石,老年人的定心丸和青年人的磨刀石。中年人不但拥有老年人无法企及的精明和干练,而且还具备年轻人难以伦比的成熟和稳重。环顾古今中外,于中年崛起的政坛新秀,科技明星,商界豪富,民间巧匠比比皆是,在他们深邃沉稳的处世态度之中,别人的飘忽眼神立马无地自容,在他们慈善宽厚的淡淡微笑之中,别人的藐视眼光顿时黯然事失色。纵然你将永远难以迎来第二个创业的春天,即便你地位卑微,忍辱负重,不堪忍受,社会仍将视你为中流砥柱,人们还会对你倚重和敬佩。

中年,是生命的高原,她既是少壮张狂的休止符,也是老暮哀惋的起始曲。中年人,只要你坚实地挺起备受煎熬的脊梁,高昂地扬起不屈不饶的头颅,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够演奏出一曲雄健、厚重、深沉的生命交响乐。

▲ 本文获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征文大赛一等奖,入编《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12年卷)》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