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王可书画篆刻艺术
文 | 李小霞
王可是我的中学同学,毕业以后便不曾碰面,再遇见是在一场书画笔会上。虽然时隔20多年,但是见面时却依然那么熟悉。我不清楚他这几年的经历,只依稀记得童年时那个每日忙碌于美术组和音乐组的身影。他那时就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大家都特别佩服他。王可十几岁时就跟着美术老师学习素描和国画,从小学时候的信手涂鸦到美术组的系统学习,算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
在我采访的众多艺术家当中,时常听到老师们提起王可这个名字,让我认为不过是一位素未谋面的艺术家罢了,并没有想到会是他。因为他原名叫王建国,王可是他后来用的艺名。 笔会过后,社里的领导交给我新的任务,不仅要对此次笔会作相关的报道,还要对老师们进行访谈,于是我便受邀去了王可的工作室。

王可的画室空间很大,除了必备的文房四宝和画案外,还有古琴、茶具、京胡、和大量的绘画、书法、篆刻、戏曲等书籍,我环顾四周转身笑着说:“王老师你这真是琴棋书画都齐活儿了”,他笑着说:“玩儿呢”。但是可以看得出并非他所说的“玩儿”那么简单。

谈话中,见电脑的屏保一直播放着他的作品,我被其中专心拓碑的照片所吸引。后来他给我看了许多拓片作品和篆刻作品的照片,那些古碑拓片和篆刻作品让我回忆起了少年时的那个王可。那时他经常给班里的同学刻绘图橡皮,然后拿黑墨水往纸上印。如今刻刀已经成了他生活一部分,一旦拿起,却是再也放不下了,于是为许多书友画友刻印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乐趣,犹如他多年来对绘画和书法的热衷,只增不减。



这在其他老师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记得我在笔会上正看他专心作画,身后传来了爽朗的笑声,一位老艺术家笑称王可是王苦禅,笔下的神鹰有李苦禅大师的味道,王可笑笑说:“哪有王苦禅呢,王苦命还差不多”。王可的山水作品除了继承和发扬北派山水的大写意精神,笔墨酣畅淋漓,还有他对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深切解悟。
























| 作者简介 |
王可
号:石农,原名王建国,生于1980年,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北疆印社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书法教育学会会员、呼和浩特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内蒙古创作基地篆刻部长;内蒙古青少年书画协会办公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科技服务协会兰亭书画剪纸研究院名誉院长。
2006年,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在中国教育部、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举办的比赛中,获银奖。2008年10月16日山水画作品《乐在山水间》入选内蒙古美协举办的《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画作品展》。同年12月2日,油画作品《秋日的克什克腾》入选《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小幅油画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