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送得法 气脉豪放

 

迎送得法 气脉豪放

——书法家魏志军作品赏析  

央视总监

几度追求,物力恒念,古法传承,洗尽铅华彰大家风范;

一袭翰墨,影端正平,新笺守直,笔如锥沙现当代儒豪。

                                   ——题记

  初识魏志军老师,还是在三年前的一场晚会上。和我一样,他也非常喜欢摄影。交流间兴趣相投,无疑拉近了我俩感情的距离,渐渐变成了莫逆之交。我喜欢书画、收藏,说起评论也略知一二。对著名书法家魏志军老师的印象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来概括:孝道、友诚、虚心、艺高。

孝道,是他做人的第一准则。每逢节假日,抛开缠身事务他一定陪父母尽孝之举,赤子之心可见一斑;对待朋友,他热诚相助,不求回报;说到艺品之高,可谓秉承了刘艺、欧阳中石二老之精髓,正如书界的评论中写的那样:“作品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雍容秀美之气,典雅温润之风。昔时,汉京长安雄跨秦岭渭水之间,丞相萧何以榜书“覃思三月以题其额”时,达到书壮“重威”。魏志军老师书法大有高贵豪放之风,清新书卷之气,赏之气脉畅达,心情舒悦。从艺术造诣上来看,先生的书法用笔上起伏有度,方圆兼备;章法上迎送得法,气脉连贯;神采谦和,气韵浑厚,不失大家风范。”

  魏老师尤擅行书和隶书。观魏志军老师行书神彩灵动,法度森严,或雄强、或谨严、或隽秀、或洒脱、或飘逸、或朴茂,通篇看去则格调高雅,神采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其用笔精湛,点画间俯仰呼应、笔势的提按顿挫、结构的重浊轻清、参差错落,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它的闲适与飘逸,又与古代文人墨客退隐于田原之间的清高超脱极为相似,那是一种安逸、一种自足、一种翩然欲飞、一种凛然正气,时时处处流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更表现了魏志军老师人品的正直与坦荡。魏志军老师的书作还得益于“静”字,其为人处事的与世无争便是其外在表现。魏老师曾说:“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从哲学的角度看,静才能深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作书之道亦同此理,寓雄强于静穆之中,乃有深味。”

  魏志军老师的书艺创作还特别强调“变”字,他认真地告诫我们:“孙过庭的《书谱》中曰:‘察之者贵精,凝之者贵似;’历来,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皆‘取象为先’,然书法艺术是极其抽象的,察之于外解意于内,故凡表现手段、形式均应为内容服务,当自然流露的韵味、情趣和境界高度统一,此时书作则完全进入化境。”

  魏老师常以自勉的座右铭是:“惟学不然格物致知”。在他工整书写的册页上,另有欧阳中石先生亲题的点睛之笔:“大象无形” 。“深思苦究、惟学不然”,正是魏老师处世治学的行为标尺。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