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可悲之处

 

               人最可悲之处,不是行为的不检点,而是心灵深处的龌龊
     
一一《道德经》学习札记之三
      
一次喝茶,朋友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同学今年五十八岁了,和女儿一起开了一个小公司,效益还不错。因为他在四十多岁时有过一次婚外情,老婆一直耿耿于怀,总怀疑他外面还养着那小三。外甥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婆忙这忙那,接送孩子,到还充实,外甥一上小学,就变得闲了,经常小吵小闹,关系不好。老婆是他高中的同学,年轻时很漂亮,男同学背后都称她二校花。都快六十的人,外甥都上小学了,总想把夫妻关系搞好,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度晩年,享受天伦之乐。去年他老婆生日,女儿给他出了个注意,帮他把老婆年轻时候的照片进行了美图秀秀处理,也就是卷了下头发,秀了下眉毛,拉了下眼睫毛,涂了点囗红,再换上几套时尚的衣服,放到了手机的屏幕,相册,等功能里。他拿了预订好的生日蛋糕,兴冲冲开车回家,要给老婆一个惊喜。一到家,顺手把手机往桌上一放,便下厨房准备饭菜。才一会,他老婆拿着他的手机,凶狠的冲进厨房大声责问:"这是不是那个骚狐狸精?"你瞎说什么呀!"还没等他来得及解释,老婆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骂开了:"年轻又怎样,漂亮又怎样,不就是做鸡的灬最污辱女人的词都用上了,他气得把菜刀一扔,抛出一句:"你再骂她就和你离婚,这日子没法过啦。"老婆哭闹得更凶。这时女儿带着儿子回家,看到妈妈这样,还没来得及问,他老婆就把手机递给女儿:"这就是那个骚货灬"女儿一看明白了,哭笑不得:"妈,这是你年轻时候的照片呀

       
这故事的结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这则故事的根源。我们先从简单浅显的层面来分析,首先这位大妈活得很累,没有自信,尽管年轻时很漂亮,但现在即将奔六,人老珠黄,比她年轻的就是狐狸精,比她漂亮的就是骚货,老公曾经的犯错已成了她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她害怕失去老公,把老公视作私有的财产,但除了仅剩的亲情,又不能也不懂得用真心去爱自己的老公,生活在恐惧,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尽管她高中毕业,也算有文化,但她接受教育的年代真好是动乱的十年文革,学不逢时,没有历练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到最后用极度肮脏的语言污辱了自己。站在利益的角度用外表去评判别人,是对別人人格和人性的侮辱。现实生活中,年青女孩出卖自己的身体,用赚的钱帮兄弟造房买屋娶媳妇,还有的三陪小姐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汶川地震后,一个捐款最大的群体居然是那些小姐们,尽管捐款不是很多,但她们为灾区付出了爱心。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虽然不能为之可歌可泣,但让人敬佩的是,她们虽然出卖了自己的身体,但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良知犹在,人性尚存。远比那些挖国家墙脚的达官显贵们高尚得多。
       
从深层次去思考,现在许多人自以为自己是正义之师,有强烈的正义感,看不惯别人,瞧不起别人,自我意识很强烈,用从小到大沉积熏习下来的,习以为常的,其实是错误的观念,知见,介入自我的好恶,形成自己生命的运作方程式,从自我出发去界定和评判别人的好坏,忠奸,美丑,善恶,对错,活在过去的罪恶,业力,业障,原罪之中,活在没完没了的二元对立,冲突的世界里,造成各种冲突,人与人对立,结果带给别人很多痛苦,自己也很痛苦。这就是贪,嗔,痴,我是,我慢,我执,主宰欲在作祟,自己的心在成长过程中被染污了,累积了不好的习惯习气,尘埃污垢,完全扭曲了,看到的只是自己内心所要看的角度,看不见真正的实物,实相,而自己还不知道。
       
一般人是身心分离的,心不在当下,瞻前顾后,一会儿跑到过去,一会儿跑到未来,一会儿又冲向他方,过去很多的包袱,很多的业障,让身心无法对焦,没办法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神圣。所以人最可悲的,不是行为的不检点,而是心灵深处的龌龊。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老子就是要我们把那颗东冲西撞,漂浮不定的心拿回来,用自己的身体把心承载下来,让身心对焦,统合成一体。然后达到"槫气至柔,能婴儿乎"。就是说通过修行,收摄六根,宁静沉淀,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历缘对镜,闻思修正,洗涤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累积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回归到宁静,纯朴,单纯一一象婴儿一样的心灵,善利万物而不争,超越二元对立,呼吸吐纳,运气周身达到心平气和,没有阻碍,象流水一样柔,象空气一样柔,最后达到空无的柔。
       
每个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个过滤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贪心,嗔心,傲慢,妒忌,主宰欲,乃至自卑,自暴自弃表现得越严重,说明沉积的污垢尘埃越多,那么镜面的凹凹凸凸就越多,就象哈哈镜,不管是人和物,一到镜前就扭曲变形,看见的世界是变形的,而不是事物的实相。假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通过净化心灵,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把过去沉积的尘埃污垢洗涤干净,来到没有瑕疵的世界,用平等心,慈悲心,感恩心,宽容心去看待一切事和物,那么镜面上的凹凸不平,扭曲变形将会逐渐恢复平整,经过不懈努力的修行,让心进入很清净的世界,在净化成长开启智慧中做到无修之修,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最终让自己的心灵品质符合孔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善待,宽容,关爱将会使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众生受益,和睦相处,活在当下,活在快乐之中,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神圣。(敬请关注《木笙书法》微信公众号)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