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笔刀 珍重千般 ----谈谈王步强及其艺术

王步强,士林挺秀、温黁清妙,是艺术通才,书画、篆刻、刻字艺术上均卓有成就,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它国学、艺术,时时“翻过”,沉浸漫卷喜与狂。在遥接博大传统时,更是定心消磨于刀笔,创作了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王步强对艺术是复合型的,其书法作品循传统、重法度,闲和严静,磊磊落落,儒学风范。篆书取法三代吉金古文,风格多变,是基于他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并且师从书法家蒋维崧、邹正亚先生等,得几位书家的书法精髓,之后形成凝重有力而又不失灵动自然的篆书风貌。行草书汲取了王右军笔札的风神,宋元的情致,特别是气息的把握上,揉入了平淡典雅的文人格调,步强在书法上多体皆能,无论书何体,其风格均能在其个性、自我统摄下彰显风格。从形式上看,这是他又构建了自身的体系,从内容上去体味,是其历力、学养、追求所折射出的审美意境。步强的书风追求的是自然美,人与自然是处于一种默契的和谐状态,顺应自然规律而获得个体生命的自由。从其形式因素的点线韵律,字形自然的组合排列,章法计白当黑的任情、任意、任我的物我两忘挥运,均能体现出“大朴不雕”“雕琢万物而不为巧”的质朴无华、天真烂漫。含蓄蕴藉,和谐雅逸,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现代刻字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创作的素材是书法,这就奠定了其现代刻字高格调、高品位的起点。其作品题材广泛,中心思想突出,形式多样,语言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具体到作品的形式因素,形式构成严格遵循字法传承,注重运笔的起承转收,方圆俯仰,主次、疏密、连续、调和等,以及刀、笔语言特征的把握,最后“随类赋彩”,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这些又体现了其崇尚自然,“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追求。从其《九思》《仁》《论语》等“走近孔子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无不展现着其思想、主题的巧构,吟唱着作品内涵,以“意、象、情、景”回归古代经典思想的心曲。

作为一名教授,王步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自己和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时,哪怕学生的一个点或一个结构没写好都要重写,一直写到他满意为止。学生本科四年下来都能跟着王老师他学到很多的知识。在他的教育思想里,强调 “融通”二字。有一次他在为学生讲篆刻史时,提及上古美术史,随口道来,不过五分钟便已明了。而学生在课下找美术史来读,一页一页,总是繁琐大于生动的,想来要达到这样的举重若轻,需要多少年的功力。所以他讲课,即使不备课,深有底气,往往寥寥数语,便入木三分。他读书虽多,对学生讲课却从不引经据典,故作高深。他总说,讲话要讲别人听得懂的话,要将深奥的知识化为茶余饭后才好,故弄玄虚的人,多半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透原意。这使人想到颜渊慨叹过的话:“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王步强时常告诫他的学生,要认真对待想要做的事,要么不要做、要么做到最好;要尊师重道,孝敬父母;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古文字学和书法理论;多临帖,临历代最经典的法帖;只有文化修养高了,书法、刻字的格调才能高……王步强是书法学院的创办人,篆刻专业、刻字专业的创办人,对于书法学院的建设和专业发展任劳任怨,为全国输送了大批的书法、篆刻、刻字优秀人才,学生毕业时,具备中国书协会员和省书协会员资格的就有十多个。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成为全国极具影响的书法院系,为现代书法艺术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步强爱读书,善画莲花。尽管已文才广富,但仍勤学苦读,阅读范围很广,有经、史、子、诗、词、文选、文字等传统国学。对待读书,有着读书人的单纯与热情,不受世俗影响。他的几个书架,都是满满当当,连顶上和下面都堆满了材料。“坐拥书城真富贵”,他的富贵不是摆设,据他而言,基本上都翻过。这使我当时立刻想起了读书极重效率,狂翻目录的康有为,于是便问,“翻过”是什么意思呢?他答,别人不知道我翻的时候注意的是什么,比如说,我看的可能是内容,也可能是设计或者其它……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我想,他读书治学的路径就是“一以贯之”的。王步强喜欢画花,尤喜莲花。起初我以为是因莲花清而高洁,或者是他家乡微山湖的缘故。后来才慢慢懂得,莲花是有佛花,他对佛有独到的感悟,温和而通透。他作画时,笔触细腻,又总留些余地和空白,于人遐想。

王步强书法、篆刻、刻字、国画等每一项专业都在中国书协和美协专业展览中蝉联多届的高奖,无法悉数矣,行内对他的艺术评价很高。自古到今,大凡学术上乘之人,必是学问家、复合型的艺术家,王步强是也。
                                                                                                               

王志安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