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摹与创作体会

浅谈临摹与创作体会


学书二十八载,笔耕不辍,潜心研习,并注重学识修养,一直努力耕耘在书法的海洋里,不少下功夫,不少耗时间,不少用笔墨,不少练字帖,不少费精力,浪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没有见到成效。近十年来,三次参加了中书协培训班,得到多位名家教授指导;数十次观看大型全国书法展览,经过苦练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使我的书法走上了正规。

临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隶书是我最为钟爱的一种书体,我小时侯就对隶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隶书是在诸书体中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书体,但是若想走出汉隶的规矩,形成自己的风格却是十分困难的。如《张迁》的厚拙,《石门颂》的奔逸,《礼器》的精致,《曹全》的娟秀,其他如《西狭颂》、《封龙山颂》、《乙瑛》、《华山》等各有面目,若吃透一家,逼真某碑,自可作隶。学隶必须入古,这些古帖均临数遍,经反复琢磨推敲最终选择以《礼器》为主,因为《礼器碑》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轻快爽利,沉着劲健,洒脱自如,古朴典雅之内涵;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二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

每次创作前,首先选出所要写作品的内容,拟出底稿,查无错字、别字(如:公里,這裏;古人云,雲彩)。创作有宽松的环境,优雅的条件,灯光照明,音乐开放,关闭手机,集中精力,笔墨备齐,调整心态,泼墨挥毫。创作时字体大小错落穿插,浓淡干枯,不失古朴的字体变化,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雄劲、自然、清雅的创作语言。古人云:无意于佳乃佳。而有时在章法上有意于佳也佳,或把书写的情感融入其中,润而不肥,疾中有滞,缓中有畅。有界格者庄重典雅,无界格者随机生发,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风格。最后落款时将闲章、姓名章、斋名章选择的位置给予合理的安排。

几十年来,工作之余,每当我踏进二楼50平米窗明几净的书房,扑面而来墨香味,使我忘记了疲劳杂念,精神随之而来,每当创作出一幅作品,我却会把作品挂在墙上,沏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静静地坐下来,细细的观察、琢磨、品味,看章法、找不足,不满意重新再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

我庆幸与翰墨结缘,爱好书法改变了我急噪易怒的秉性,懂得了淡泊人生,从雅脱俗。爱好书法,改写我的人生,开拓我的视野,在中国书协的培训班让我结识了天南海北书朋好友,我们经常电话沟通、书信交流,谈创作、论感想,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我从不午休,夜晚练笔到深夜,我深信,天才出于勤奋,只要能静下心来,甘于寂寞,勇于拼搏,大胆创新,定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