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 人书俱老
品读赵玉林先生的书法艺术
曹文彬
九十九岁的世纪老人赵玉林先生,是福建省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诗词、书法大家。他以文人的气质、诗人的品格、传奇的人生融汇于笔墨之间的书法艺术,深受读者、粉丝、同好、收藏等各界人士的推崇和喜爱,驰声八闽大地,影响远播海内与东南亚。
崇拜经典,坚持传统,是成就赵玉林先生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他五岁习文学字,楷书先学赵孟頫,后学颜真卿、欧阳询;行草书效米芾、黄庭坚,再追二王。融各家之妙谛,锤炼出具有挺拔灵动的线条,流美隽秀的字形,自然生动的墨象,参差错落的章法,形成“清刚雅正”一己的表意书法风格。
在30多年的书法热中,轻视传统、忽视经典、急功近利、浮躁盲动,是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书法界的集中表现。什么“现代书法”、“流行书风”、“主题先行”、“智性书写”,还有什么“新隶书”、“新楷书”等各种时髦的口号和眼花缭乱的“创新”层出不穷。而赵玉林先生却练就了,外不为时思潮所染,内不为名利所动的铁石心肠。启功先生在世时,常有人批评他的书法是没有个性,没有艺术的“馆阁体”。为此,赵玉林先生无限感慨地发出了“此是炎黄真血统,莫嗤守旧蹙双蛾!”的呼声。历史事实证明,以上各种思潮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赵玉林先生崇拜经典、坚持传统的理念与实践,才是传承发扬中国书法传统艺术的正道。
文人气质,诗人品格,是成就赵玉林先生书法不断升华的源泉。他笃信伟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论断,几十年持之以恒,博学强识,把读书与书法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文养字的康庄大道。“士凡百可为,唯俗不能医。”他说:“书法需要国学根基,否则就显俗气。俗气有两种:一种是记账先生,字很好,但缺书卷气;另一种俗气是怪异,故意造作,不讲规矩,貌似强大,内则中虚,成不了气候。”赵玉林先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八闽大地的寺庙和景区,留下了许多书文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峰起水西高摘斗参中夏先秦曾置郡;江来天上平分旗鼓巨灵左海与开疆”就是他为福州旗山万佛寺撰写的对联,成为万佛寺的一景。这短短的三十个字,涵盖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典故于一联之中。不了解赵玉林先生国学根基的朋友,从中可见一斑。如今书坛流行一种新论,说书法是“视觉艺术”,而且是“纯艺术”;文字不是书法的内容,“形式就是内容”。赵玉林先生认为,我国三大书法:《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都是书作者自家诗文,写时意在实用,流传下来,却成千秋珍品。书法要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是炎黄子孙磨砺意志、培养高尚品德的营养剂。今日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是奔赴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经途径。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多属名胜碑联和自制诗词,而这类书写时代、书写生活诗书合璧的作品更受读者的青睐。
传奇阅历,两重人生,是赵玉林先生书法入化的机缘。这种机缘,说它是命中注定也好,说它是社会造就也好,总之,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更显传奇。他20岁参加抗日队伍,随胡美成将军戍守漳码,26岁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以7000字的华章和清新亮丽的笔墨荣登榜首,享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末代状元”之美誉,后被委任为福建永泰县县长。不久,福建解放,即被“充军”到苏北接受劳动改造。改造期间爱妻亡故,他除了劳动,吟诗练字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让人难以想到的是,23年前走进劳改农场的是一个旧官员;而23年之后,走出劳改农场的竟是一个脱胎 换骨的诗人书法家。这就是传奇的魅力。 1976年第二次大赦,赵玉林先生转业回归故里,借居西禅寺,皈依佛教,赐号明璧 。后蒙时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傅柏翠的力荐,被聘为文史馆馆员。时逢文艺复苏,他在传统文化诗词、书法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声名与日俱增。
赵玉林先生的两重人生,既没有在得意时忘形,也没有在落泊中悔恨,而是以宽宏大度、豁达乐观的秉性,继续追求他的人生价值。正如他九十岁自寿诗《题照》所写的:“胸无宿怨人长健,学有新知意自怡,九十容颜未枯槁,平生甘苦付希夷”。老子认为:万象归于天意,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达于天道。赵玉林先生在传奇的人生中“修成正果”,他将书法艺术和人生阅历的妙悟,浑然一体的表达出来,这种境界已超然书法之外,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至境。
更为可贵的是,赵玉林先生的书法创作,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止步,而是理想不减,追求不懈,依然精神抖擞地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而且愈老愈妙。三年前他告诉笔者:“现在又有人劝我搁笔,我是宁可写到死,也不能停下来等死!”正是他对生活的憧憬与对艺术执著,给他带来健康长寿活力。看他挥毫泼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享受。他既没有古人沐浴焚香的玄虚,也没有今人故作姿态的“激情”,只有淡然自信的神采 ,动作协调,节奏平稳,迟速有别,松紧有度,自然见性地进入一种从心所欲的“无我”境界,一派“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如此百岁老人的书写状态,慢说当今无人可与伦比,即使是在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中也难得一见。
我们不独为人杰地灵的左海文化艺术后继有人而兴奋,更为赵玉林先生成为我省诗词、书法艺术承前启后的典范而欢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