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郎平挑战裁判

 

看郎平挑战裁判

品国展评委对话

                                          曹文彬

20157月,中国女排在征战日本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英姿飒爽,气贯长虹,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尤其是郎平教练,果敢地挑战裁判,而且屡战屡胜,为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锦赛冠军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郎平挑战裁判且能屡战屡胜,除了她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隼利的眼力和自信之外,还在于排球比赛不仅有严密的比赛规则,还有公开透明、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更有借助现代科技的“挑战裁判”新规则。新规则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比赛的公平与公正,也增添了胜负的悬念与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更是给郎平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所以我和众多女排粉丝一样,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有劲,一场不拉的看完中国女排的所有比赛。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的评选工作于20155月结束,8月在北京开展。

《书法报》2015年第2711版,刊登记者崔鑫的《七月·长天共谭一跨世纪·2013一一2014中国书法十大双年度人物作品展艺术交流小记》,文中有一段关于十一届评委对话的精彩描述:

张继在参加国展评审时,发现大量追时风的作品,当时有评委问他:“这些模仿你的隶书作品怎么办?”张继毫不犹豫地说:“全部下掉!”他们问:“为什么?”张继说:“没出息!”这句正能量满满的话,赢得现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

我之所以说它精彩,是因为它“赢得现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这能不精彩吗?但是一杯清茶沁肺之后,我开始有了感觉:觉得味道不对,当然不是茶的味道不对,而是评委对话的味道不对。

有评委问张继:“这些模仿你的隶书作品怎么办?”这一问,问出问题来了。说明这一发问的评委,是一个没有独立见解的小评委。评委的条件除了要求对书法有所研究外,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审美立场,认真负责地对参赛的每一件作品进行评判,去俗选优,为评选工作增光!而这位小评委却没有这种责任感,主动地放弃了自己拥有权力的一票,去请示大评委张继。这样的人有资格当评委吗?

大评委张继毫不犹豫地说:“全部下掉!”他一不看、二不评,就全部“枪毙”!说明他这个大评委既没有把小评委放在眼里,也没有把参赛者的作品放在眼里!你想啊,在那些“大量”的模仿作品中,有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你张继写得还好的作品?有没有风格相近而根本就不是模仿张继的作品呢?没有经过各位评委一看、二评、三比较、四投票,就“全部下掉”,负责吗?公正吗?

小评委们又问:“为什么?”张继以训斥儿子的口气吐出“没出息!”三个字。这不仅是不认真对待参赛作品,更是不尊重参赛的作者!对一时激动口吐狂言的“全部下掉”、“没出息”!怎么就能称为是“正能量满满的话”?难以理解,还“赢得现场观众的长时间掌声”更是难以理解!我在想:参与鼓掌的人群中,也许有人和我一样,在一杯清茶提神醒脑的作用下,可能也会觉得这个掌鼓得不是滋味。

工书法的明朝茶学家顾元庆,在《茶谱》中说:茶有“明目益思,除烦去腻”的功效,看来并非虚言。

被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先生誉为“参加评审人数最多”、“启动和准备阶段工作最细”、“评审机制和程序最科学严明”的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评审中,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的乱象呢?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国展”,只有“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口号,而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没有具体内容的标准,就等于没有标准,没有标准的评判会有公正的结果吗?就连参加终评的评委吴振锋先生也感慨地说:“这次展览几经筛选,但最终推出的是否是真正代表当代创作的最高水平的‘精品’我不敢说。”那就不用再提外界的批评与骂声了。

如果奥运会也像书法比赛这样,也只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而没有详细的比赛规则和可量化的评判标准,那么,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观众非打成一团,甚至打出人命不可。体育竞技比赛的评判标准是客观的具体的;而书法比赛的评判标准是主观的、抽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想拿出一个统一具体可行的评判标准是不可能,因为书法是心灵的迹化,而不是科学的产品。所以书法艺术作品,比较适宜展出观摩交流,让观众去欣赏与评说,而不适宜象体育一样搞轰轰烈烈评奖比赛。经典的、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在社会和历史的检验中产生的,而由几个评委关在房间里评出来的得奖作品多为昙花一现的过眼云烟!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