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字令“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折服……
“在当前喧嚣时代,心性却趋于古典,在努力寻找自家笔墨和建筑艺术的契合点,这是‘万和字’生命力之所在。”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这样评价赵万和的字。
赵万和
字谦知,1959年出生于江苏高邮,先后毕业于南京建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前身之一)、同济大学。历任江苏省扬州市人大代表、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入选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全国十大文化经济新闻人物。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资深会员、扬州市文联书法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导报》和《国家友好画院》特聘书法家、扬州大学客座教授。
赵万和校友报告会——传统文化和书法之美
5月24日下午四点半,作为杰出校友,赵万和应邀做客南京工业大学“校友大讲堂”,做题为“传统文化和书法之美”的专题报告,报告会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热烈召开。
赵万和向母校赠送礼品
报告会伊始,赵万和代表南京工业大学扬州校友会向母校赠送礼品,以此恭贺母校办学114周年暨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工学院合并组建15周年。
报告会上,赵万和深情回顾了自幼至今习练书法的翰墨人生之路。谈及自己的大学时代,他笑言,大学时出黑板报的经历令他印象深刻。在课余之时,他会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用来练习书法。这样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哪怕毕业后从事建筑工作,也未曾舍弃。现场赵万和还为书法爱好者展示了一些自己参与书法活动的图片。这些年来,虽然工作几经变动,人生几经波折,但爱好书法一直未变。
与会者认真聆听
书法缘何令赵万和痴迷至此,甚至令其视为终身可就之事业?
随后,赵万和从汉字、传统文化、书法等三个角度娓娓道出书法之美。与会者跟随着书法大师赵万和的脚步,从古走到今,回望汉字的萌芽、形成及传承,追寻几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在赵万和的眼中,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形成、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赵万和认为,书法是借助于文字来表现思想感情,传递情绪及美感,更是用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习练书法不光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对个人的生活、自身的发展也是相当有裨益的。据赵万和介绍,老年人学书法有益于健康长寿,成年人学书法有利于提升修养,孩子们学书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大学生学习书法有利于塑造高素质人才。演讲最后,赵万和与在场的书法爱好者分享了自己学习书法的独到见解和经验。
赵万和现场题字
报告会进行到尾声,在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簇拥下,赵万和与书法爱好者交流互动,并现场为母校题字,见证校友对母校的情怀,表达对学弟学妹的关心。
赵万和为母校题字“南工之声”
赵万和为南工团委题字“南工青年”
赵万和为南工图书馆题字“创享书香”
赵万和为南工校长题字“笃行有为”
赵万和为书法爱好者题字“静以修身”
赵万和与部分参会者亲密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