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事耕乐,游艺于道
--江智猛书法艺术印象
陈吉
江智猛先生自幼酷爱文学、书画艺术,并长期执著追求。就读龙溪师范学校时,他拜杨松青、郑玉水先生为师,开始临研《多宝塔》,研习《宣示表》。后来他浸淫《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书谱》《蜀素帖》等名帖。他研习传统,但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经常会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江智猛先生阅历丰富,在农村、在中学、在乡镇、在机关都留下他工作和生活的影子。人生风雨,生活艰辛始终没有改变他对文学艺术的虔诚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他的书法有法度、有神采、有内涵。多年来,他刻苦研习古人字帖,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笔法上,他得魏书之精髓,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运笔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观其用笔,流水行云,气息一贯始终。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特别是他的行草书结体,开与合的对比,抑与扬的交错,动与静的辉映,体现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原则。其墨法,在整体平实中追求墨块效应和字群结构,墨色鲜活,润枯有致。在章法上,智猛更是精心创制,追求字字变,行行变,幅幅变,多有佳构。他携着魏晋风范、宋元遗韵、明清态势一路前行,他的楷、隶、行、章草等各体书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创作的心态和艺术追求。
诗以明志,言为心声。江智猛的诗词楹联无论在写作技巧上、还是在语言锤炼上都是比较娴熟的,他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感恩生活,回报社会。智猛先生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常常为公益事业捐赠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为社会献上一片爱心。古人云“德成为上,艺成为下”的训诫,智猛先生已然行在道上。
(2016年3月31日)
作者:陈吉 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
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