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光美》2.3米X1.1米X9
研究中国水墨牡丹,徐渭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徐渭画牡丹,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并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
明代徐渭水墨牡丹作品
中国水墨画注重绘画题材的象征意义。水墨画家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考者,因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意见要表达,但形式上又不得不落实于绘画。在梅兰竹菊等绘画表现题材之外,还有一些画家笔下的象征题材,其被符号化的程度并不明显,因而作为象征艺术来说,这些题材在理论上的彻底性与纯洁性都尚未完成,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立意上的发展则还容有巨大空间,这已为近当代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家所注意。

明代徐渭水墨牡丹作品
行在当代,不同于一般画家执着于技法和风格,当代水墨名家蔡茂友的艺术创作从不拘泥于某一种艺术门类,跨界的身份使他对艺术有了更为宽广深刻的体悟。蔡茂友天生平和随性,在对生活意义的追问中顺其自然地进行艺术创作。尽管他的作品看上去纷繁多变,但是从生活的体悟出发展开创作是他所有作品的基点,水墨牡丹便是他才情与感受力的自然释放。
蔡茂友画水墨牡丹始终遵从一条他自己提出的艺术原则,便是其所取法的艺术形象——自然生长的牡丹。譬如,他画牡丹题云:“春光美”,以春为题,添以孔雀、顽石、蜜蜂、雄鸡、竹、仙鹤等等伴之水墨牡丹入画,他的牡丹繁密的枝叶也常作迎风摆动、向左右下方摇荡的姿态。并擅以构图技巧来强调花头如歌若舞的态势,连叶子的翻转、枝干的穿插、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相顾盼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妙用。故而他的牡丹不仅光彩照人,而且意象清新,意境优美,可观可赏。当中仍来自他精湛的笔法意境,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研究蔡茂友的水墨牡丹,不得不提的是他独创的“墨分千层”之法入画,再看他水墨用色自然素雅,笔痕较短、窄,多次重复点染:周围大花瓣反向下垂或者上迎,花瓣形较大,笔痕也较浅淡而粗阔。花头的姿态,往往由反向下垂的大花瓣突出出来。蔡茂友将花头的大花瓣部分处理成反向下垂并加大、加长,也是为了增加其造型上的美感,墨色丰富,层次多变,并与他创造春天中的旷野中迎风而立的牡丹的基本理念相吻合。
再之,他率先以书法入画,书法亦墨法,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他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牡丹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牡丹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
继而与徐渭水墨牡丹可观照,徐渭以大写意之笔,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写出花头下方的茎左右摇晃,使其花瓣松开,甚至让太过拥簇的多余花瓣稍有掉落,这样的大写意之笔使本来很紧凑的花瓣略略松动,以增加其姿态之美。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通常画家们在表现牡丹时,其叶多簇拥成一团,但蔡茂友的牡丹因为枝长如藤且多宛转纠缠的结构,布叶的空间足够舒展,且常常想表现出牡丹在自然中枝叶迎风摇曳的动态,当今画坛,强调艺术感受力已经成为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蔡茂友的牡丹绘画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表达了个人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情感与态度。那些摇曳生姿的牡丹,花枝之上嬉戏的蜜蜂蝴蝶,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景。它们或栖宿花枝,或随风起舞,寄托了一位画者的自由之心。显得特别富于春天般的生命气息。尽管在这样强烈的艺术夸张气氛之中,蔡茂友仍然遵循他画水墨牡丹画一贯严格遵守的原则,那就是形象可以夸张,但绝不能违背所画植物自身的结构。整幅作品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立意鲜明,水墨润泽,虽是水墨画成,却有富贵庄严之相,由此可见,《春光美》当属蔡茂友代表作之一。
中国画大写意牡丹除了徐渭用墨,齐白石用纯红色特别夸张因而显得特别突出外,其他人多拘泥于真花的颜色,常作各种粉红。蔡茂友从徐、齐二氏得到启发,多用非常纯粹的颜色来画牡丹花头,而且不用白粉,这样就使花色更显抽象而气息端严厚重。都能做到信笔点染,楚楚有致,画出风姿卓约的牡丹花来。对于水墨牡丹而言,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一个保留节目,画的人不少,但其意思总不过“以墨代色”、“墨分五彩”之类的重重翻版。现实生活中的所谓黑牡丹不过是一种独特的深紫色,但蔡茂友却用纯水墨画花,融合了精熟的笔法,墨趣横生,极富韵味。这样一来,更反衬出其水墨牡丹之“墨分千层”的艺术格调,令人瞩目。
我们从中国美术史上的审视:徐渭对古代画家不但有过研究,且对苏轼、夏硅、黄公望、倪瓒、吴镇、王冕、沈周、唐寅等人的画十分推崇;对他同时的前辈画家陈淳、陈鹤、谢时臣等人亦很佩服。他是融会各种画法以后,终于以他自己特有的风格,出现在明代晚期的画坛上。他作品中的“文入画”气质,受上述这些文人画家的影响较多。但是,绘画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应当明白绘画传承价值何在,关键是作品的意境、境界、精神的上继承与创新指向,这才是当代中国画家应当关注的东西。由此可见,蔡茂友的水墨牡丹不过是给我们的又一次富有创见的提醒。
丙申烟花三月下扬州,“墨分千层——蔡茂友水墨牡丹全国巡展扬州展”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八怪纪念馆开幕。此展全面展现他的水墨牡丹艺术创作与创新之路,游艺从心,对于表现题材的选择往往反映了创作者内心的心境与情愫。蔡茂友选择牡丹在花枝舒展中所呈现出的蓬勃灵动的生命意象。至于他的作品清新洒脱、恬淡自然,当是其游艺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这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徐渭与蔡茂友水墨牡丹的价值意义所在。
(蔡茂友艺术馆学术典藏部供稿)
蔡茂友水墨牡丹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