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 走向大自然 (学国画)

                      学习传统  走向大自然  (学国画) 

古人书者大都能写画,书好也自然对画有帮助。古人讲:门户上画个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出来了,这是书画相通,也是文字的起源。书画相通。把书法的技法融入画中,使得山水画作品体现书法质感,内蕴更丰润。或说文人、书者、画家均是相通。书者、画家、要饱读诗书、群书。

中国画是诗、书、画 的综合艺术,是三门艺术的高度结合。古时的画家大多数是文人而兼书、画,因为那时(清代及以前)在中国生存的学生,从小学习就开始练书法,且书法是必读课,从楷书入手,写小楷也不能草率。就连我这个年龄段(35年生 )的人,上小学时也要描红、写毛笔字(临楷书),且用小楷笔抄写作文,那时如果你喜欢毛笔字,就可延续下来,写的好一些,或成为当今的书法家。所以,中国传统文人可以不写画。但必须读诗、写书。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唐寅、文徵明,清代八大山人,近现代吴昌硕等无一不是诗、书、画家,各臻其妙。

由于近代教育分科,诗、书、画被划分为不同学科,于是美术、书法被分开了。因此学国画者能书法的就很少了。诗、书、画兼通者就更是风毛麟角了。

艺术是情感到形式的呈现,最终要打动覌众,艺术家为作画所选择的作品都应蕴含着独有的韵味。这就需要艺术家对每幅作品都要精心思索。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在传统书、画的基础上力求拓展和丰富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語言,收诸家之精品、精华,为我所用,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研究传统笔墨的表现体系,将其精神和技法融入于自己的创作中去。並努力使作品具有传统山水画的格调和趣味,深入传统山水画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使山水画作品要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内心感情。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传统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发展,就是在原有形式和技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突破。创新的成果,经过历史与实践的不断筛选,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成为后人的传统。如果没有前人不断的创新,哪来现在的传统。哪里还谈得上中国画的发展。所以创新应该是很重要的,应该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並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实历代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注重创新的。而且真正的创新与传统並不矛盾。前辈书画大师,如石涛、李可染等都是力推创新,并因有所创新,才名垂画史。因此我们学书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把学习传统作品作为学习的起点,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取诸家之长为己有再创新,各行其道,各奔目标,不断进取。学习艺术只有起点,没有彼岸。

在走向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应冷静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珍惜和保持原来已有的好的写作习惯,如经常去大自然写生,体验覌察大自然的生活美景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质。提高书法功力,加强书写性,运用皴、擦、点染以增加水墨語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体现书法的质感运用到画中。要形成个性强的山水画,需多覌察大自然和体验大自然山水的真挚感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画中。所以山水画的创作要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注意墨色结合,用色彩加强画面的表现力,使山水画的创作个性、风格更为鲜明,作品更具有艺术神韵、气质,达到作品厚重、沉郁的特色。要脚踏实地探索山水画的新风格、个性强的作品。才是中国画家永远不可忘却的神圣使命。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