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京师笔墨新


问道京师笔墨新

   

    认识张成泽先生是在1999年,他在中央美院国画系求学,系主任张立辰教授为他们上课的时候。

    张教授讲:“大家都是来自各地的精英,来央美学习,你们是幸运的。学院将安排30名教授、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讲授人物、山水、花鸟;讲授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绘画理论、人体写生和外出写生、经典作品临摹等专业课程”。当时正值香港回归、跨世纪,国家馆藏历代精典杰作几乎全部展出,也让他们有幸拜读了巨匠、大师们的真迹,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争强了走什么绘画路子,如何确立画风的想法。
    中央美院学习归来后,受聘山东联合大学、济南市老年大学美术系授课,深受学员们的尊重和爱戴。张成泽先生并不满足所学到的知识,他想有一个进一步巩固、消化、完善和提高的过程。2006年他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李魁正先生花鸟画硕士研究生班,更全面、更系统学习花鸟画的理论、传承、技法、色彩和创作。中国花鸟画是美的。美的笔触、墨痕、色调,蕴含着想象、情思、哲理、诗意,耐人寻味。
   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大型展览中,见到了张先生用没骨法绘制的《南国瑰丽》、《版纳风物》,其作品肌理斑驳、生机盎然、给人一种蓬勃向上之感。2007年他投稿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瑰丽》获优秀奖;《晨露》获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项)。
    张成泽先生有着扎实的写生功底,各种植物花形、禽鸟动态在他笔下信手拈来,自然生动。他常外出写生,纪录花木禽鸟结构、习性,不断向大自然汲取营养,启发思路,开拓笔墨。注重书法研习,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种绘画和旁系学科艺术,物为我用。他曾四赴滇南写生热带花卉,去新疆葡萄沟写生葡萄,去洛阳、菏泽写生牡丹,去南京写生梅花……
   张成泽先生的作品不追求孤芳自赏的笔墨情趣,不搞哗众取宠的变态图式,而是扎实认真地刻画形象,着力于形态和质感的表现,重视色彩搭配和整幅作品氛围的把控。他的作品不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写意,都能体现出工不刻板、写不荒率,严谨有度。其构图安排于巧妙中显出自然,其造型特点于严谨中显现出优美。
    创作真正进入状态,就会进入物我两忘之境。于是我们往往会想到,今人多有功利思想的创作心态与古人静心“游于艺”的创作心态正是作品质量差距的重要原因所在。而张成泽先生的作品使我们感到一种平心静气,忘我投入的作画状态。凭他的谦逊好学、执着和悟性,定能成为一位不失传统、师法自然、勇于创新的优秀画家。   /文:刘京生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