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蔡茂友水墨牡丹新作欣赏

             

 

      “水墨牡丹”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其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无论从其艺术价值还是从文化内涵,也因为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可以说题材的选择是画家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水墨牡丹在中国画家的创作中也是常见的,并且占了很大比重。画家把对于人间百态的感受并展现于作品上,但从某个角度上看“感受”并非超验的概念,而是作为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评价性的反映,它在不同的画家身上体现的却也不同。由此可见,每一幅作品中将道出不同的感受意愿来,艺术才方显特色。

 


 

古人读画将绘画作品分为四品,谓之能,妙,神,逸,而逸品为首。所谓逸品,即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我们从当代水墨牡丹名家蔡茂友的绘画读出,他在相当程度地承继了中国水墨画的造型原则和表达方式,深入地拓展画家所提出并践行“墨分千层”这一语言体系,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笔墨的内部,用笔墨传达画家本人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他倾心于水墨牡丹创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悉心体味,潜心准求宁静空灵的艺术境界。

 

 

蔡茂友在总结用笔时说:“笔法用墨关乎画家的表达能力,也能传达情性。线条中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更能呈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我更追求的是水墨牡丹所传达给观者的愉悦感。”所以他在创作,着重于画面上的墨色清淡爽利与线的流畅关系。他画牡丹,常常与飞鸟、梦蝶、飘叶、蜂群合在一起,用灵透春风拂动衬托出牡丹的舒展和摇曳,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牡丹的性格;他画牡丹,方圆左右,纵横上下,虽寥寥几笔,但阴阳刚柔俱应,尤其在花叶的穿插上,用笔若断若连,意到笔不到,似缓似急,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于线条的轻重变化中,传达着他的思想和学养。

 


基于蔡茂友清雅的画风,笔墨在他作品中的要求就愈发的高了。同时,画家观察到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由此可见,他必须仔细推敲每一根线条,每一点墨迹,每一片花叶,每一只小鸟以及大面积的空灵留白。倘若没有好的笔墨,又怎能用略略几笔就表现出牡丹的美感呢?他常追求虚实相生,精细与粗放的对比效果,若一处用线勾勒,另一处则用大块墨色绘出;如画面一大笔墨渲染气氛,则必有细笔来刻画细节。既能入也能出,收放自如。也就是既能远观也能细玩。画中笔笔都有安排,步步都有立意。表现了一位画家“布局安排”的理性与随性。墨色宁静而单纯,不着浓烈,只是轻轻淡雅的一点,于是笔墨相映成趣,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能力,把自然之物转移到画纸上,让其成为他的个人语言。可以看出,蔡茂友的精神追求,正是与当今社会的人文情怀相吻合的,甚至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提炼出当今春天般的时代主题。蔡茂友的创作在水墨画的传统中深入浅出,无论是用笔,用墨,用色还是构图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展现出蔡茂友所独有的水墨牡丹艺术风格。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他的绘画中,都以境界的营造融入了画家己有的思想和情怀,这样的“因心造境”,让我们欣赏回味。


 

 蔡茂友艺术馆学术典藏部供稿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