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味正浓--王怀玉的书法艺术

翰墨书香味正浓

   ——赏王怀玉的书法艺术

    书友王怀玉虚心好学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感动。其书法艺术,经过数年努力,在齐鲁大地已有名气,但他从不吝惜笔墨,凡是有师友求书者,他都诚意为人书之。有时,还被邀请到一些单位献艺,提笔就是多幅,从无倦意。他是我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的学友,其人品与书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交往已近十年。
王怀玉于1943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他自幼对书法就很感兴趣,在退休之后,更是迷上了书法,成天临池不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多年努力,真正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书艺水平大进,叫人赞佩不已。
   王怀玉诸体皆能,最为突出的是行草与隶书,行草追求敦厚典雅,清新明快的表现形式;隶书期于古朴恣肆,意趣横生的艺术效果。观其书,真是字如其人。他为人谦和,平静如水,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经常与书友切磋技艺,受到师友的好评。综观其书的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王怀玉的书法笔画俊秀,皆有出处。他曾多次临写王羲之《兰亭序》、孙过庭《书谱》、智永《千字文》等,其行草书用笔潇洒自如,飘然而就,叫人一看便觉得用笔流畅,偃仰敧斜,平整安稳。传王羲之《书论》说:“夫字贵平整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敧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又说:“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例如他所书苏东坡《赤壁怀古》四条屏,刚柔相济,险中取峻,行草中笔画显得苍劲有力,气度不凡,令观者有动荡震撼之感、生动柔和之趣。观其用笔,劲健迅猛,回转飘荡,情趣自然。
    第二:王怀玉的书法结体严谨,宽严有度,疏密相间,安排得体。如其书“高山流水,清风明月”,笔画均匀,用笔圆润,干净利落,给欣赏者一种整体和谐的感觉。清朱和羹《临池心解》说:“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王怀玉的书法有如此功力,是其遍临汉碑之果也。
    第三:王怀玉的书法布局合理,有创新意。书法艺术不仅是靠天分,更重要的是刻苦,勤奋。俗语说:“马要骑,字要习。”王怀玉作书,从不吝惜笔墨,勤学苦练,终日不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说:“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右军书转左则右,变化迷离,所谓状断若复连、势如斜反正者,妙于离合故也。”王怀玉习字,一练就是几小时,年节也不放过。特别是退休之后,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书法上,还总觉得不够用。他对于不同书家书体,一般都临写数十遍以上,然后再对个别字进行重点临写。为求字美,他绞尽脑汁,精心研习,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用笔方法,如所作《学书笔法歌》:“提笔轻捷多明快,按笔浓重见遒刚。圆笔无棱呈圆弧,方笔起拐外侧方。”对于他的行草书,看似平淡,确有新意。是其用心所为也。
    王怀玉勤以补拙,为能把字练好,他除了认真临摹碑帖以外,还到处求师访友,特别是注重向当代名家求教。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部级大展并获得金银铜奖。艺无止境,艺不压身,只要勤勉,就有收获。衷心祝愿怀玉书友不断进步,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靳鹤亭,教授,著名书画创作与理论评论家。为王怀玉撰写的评论文章曾在2007年1月24日《书法导报》、2011年12月出版的《靳鹤亭书画文选》第三卷刊出。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