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歌

心中的歌         万里城  2016.11.10

 

抒情是民歌艺术的灵魂。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诗经已有民歌记载,已能充分表达对劳动、生活的淳朴风尚。民歌是劳动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实践中抒发感情,表达意志愿望的音乐载体。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最为大众喜闻乐见。

摄人心魄的蒙族长调,似乎只有用歌声才能将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以表现生活或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歌唱爱情、寄托思念、感怀父母、热爱草原等。长调牧歌是大调音程与级进音程相结合,恰似蒙古人既有豪迈勇敢,又有深情沉着一面。节奏上多舒缓、下行多跳跃,疏密有致松紧相持,是抒情性和叙述性完美结合。人烟稀少的蒙古高原,牧人远离蒙古包,面对草原,放牧羊群,远望蓝天,放歌一曲。那悠扬声调,是马背民族排遣孤独与寂寞的最佳方式。思接千古回想驰骋万里所向披靡的豪迈,展望今天和谐自然马壮羊肥的祥瑞,希冀未来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明天。歌声如咒语连接天地间的情思与眷恋。不用文字以也足以表达无限温情与感怀。根据长调创作的歌曲也声声入耳,如《牧歌》、《走上这高高兴安岭》、《赞歌》等,无不散发着博大与深远。

沁人心脾的陕北民歌,豪爽奔放,婉转柔美,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用高音腔演唱高亢悠扬,表现了陕北人豪放性格。如信天游,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唱出了大气磅礴,雄浑潇洒。由陕北子州《打破号子》改编的《绣金匾》,如《战士歌唱毛主席》、《兰花花》等,第一句比较开放、激情澎湃,偏于高亢,歌声直冲云霄,声绕三道梁,尽情奔放;第二句音域比较收拢,节奏婉转,情感细腻,充分表达了歌曲的真挚情感。如把美丽善良的兰花花姑娘遭受封建礼教的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勇气,塑造得栩栩如生,那激越之音迸发出自心底的呐喊。

动人心扉的山西民歌有塞上高原的那种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是命运抗争,男女爱情,劳动生活的呐喊吟唱。方言土语野嗓子、环境声传递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吼唱便成为世代居住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唯一抒发方式。歌曲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优美,浓厚的山野风味动人心扉。“抒发感情,娱乐生活”。与山西地方戏不同,山西民歌更接地气,随感而发易于传唱。都从一个小小的生活侧面,表达劳动人民对各种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自然现象的看法,表明了美丑观、是非观和善恶观。出自二人台的《走西口》叠字的使用,使得唱词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形成语言回旋美,增加了音乐性,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由亮调、慢板等板式构成,时而高亢,时而嘹亮,时而委婉表述了夫妻难舍难分,情义缠绵的情景,把受压抑的潜意识情感得以释放,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圪梁梁》站在黄土坝梁、沟底相对的男女青年情深意长,把刻骨铭心的恋情演绎得那么自如达观和潇洒飘逸,让人觉得就连圪梁、山坡、草和沟都具有生命的活力。歌唱家把那种苍凉、哀怨、向往、不屈与狂放、豪迈、热烈、达观的韵味,抒发得淋漓尽致,听到动情之处,心灵为之震撼。

撩人心绪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寛,表现出少女活力与清纯。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一般的情景中,浮想联翩,这是人们世世代代热恋着的情人们的呼唤。弥渡人用《小河淌水》抒发着心中长久的希冀,美好追求。“九山一坝”,人们的视野因连绵山势受限,只见明月当空,幽阒廖夐,月比阿哥,娓娓道来,语重心长,情意无尽,思念满满。为了呼唤对方开始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内容。此歌九次运用延长音,使这首歌曲的乡土气息更浓。长长的拖腔把中国情歌中那种含蓄、内在的感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自由舒缓的节奏使歌曲那种深情、婉转、寄托着真挚、炽热的感情得以尽情抒发。

醉人心田的新疆民歌,展示着新疆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的性格。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有着火焰山的热烈,冰山融雪的清澈,天山雪莲的绰约。如《玛依拉》是哈萨克音乐,采用了欧洲音乐体系,让人听起来亲切悦耳,同时又带有异国风情。旋律优美,音域宽广,风格更接近汉族说唱和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花腔的运用让人联想到翱翔天空的百灵,思绪完全徜徉于天地间。整个乐曲的感情基调明亮,辉煌,令人心动神往。郑秋风创作的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结构整齐,感情质朴,内容充实,具有欢快跳跃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宽广的气息,豪放而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塞外草原特色,美不胜收。

拨人心弦的藏族民歌。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曲调悠扬,有高原蓝辽阔的气象。印青创作的《天路》虽然加入了时尚元素,仍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节奏宽广舒展,充分体现出西藏高原辽远神圣,同时也彰显藏民族特有的高亢嘹亮的情怀。《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这首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渗透着长调的韵味。长调虽无语言意义,也不具备语言能力,仅仅只有 “呀、啦、索、哎”等几个字音,却能表达一种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地呼唤和期盼。因此,长调可称为无言的歌,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长调多为藏民劳作而歌,因为西藏地理位置高,疆域宽广,人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天地就有了一种放歌的愿望,他们的歌声多长音和颤音。如《北京的金山上》长调无论是唱或是哼,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表露,他们通过长调表达对劳动的一种精神补偿,或许是通过长调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盼。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问天形式,用长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歌曲高亢嘹亮、婉转悠扬,不仅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人的心灵,拨动人的心弦,震撼人的灵魂。歌曲使人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勤劳质朴的人们,透过歌声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生命真实的精神内涵。这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发自生命底蕴的呼唤,辗转于历史的沉静与现实的喧嚣之中,在苍茫天地间吟唱。

令人心赏的蒙族长调雄浑悠远,陕北信天游高亢豪放,山西《走西口》情深意切,云南《小河淌水》优美柔情,新疆《玛依拉》欢快明亮,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婉转悠扬,各自表现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耳熟能详,百听不厌。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仅此几首民歌就足以让我们感受民族歌曲之多样性,丰富性,艺术性,思想性,抒情性,优秀传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