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荷韵—蔡茂友水墨荷花赏析






花是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作为花中君子,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人们向往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意和审美观。







在中国水墨画家笔下更表现出不同的意境。中国水墨画经历唐宋写实的过程,中间分出南北宗艺术流派,历朝历代的大家在水墨的空间中演绎着不同的艺术气韵,以其画荷一例,其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走进当代画家的画面,让其艺术的境界异常的不凡。

 


当代书画名家蔡茂友在水墨画创作中以牡丹、荷花画居多。他认为,水墨画重在笔墨,而笔墨更跟书法有密切的关系。故此,他进而指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犹如书法之笔走龙蛇的线条,一气呵成,力透纸背,蔡茂友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他画荷需要融入各种书体技巧,倘若笔者书法功底弱点话那就会丧失其笔墨意义。他以书法笔意入画,逐渐拉大了与传统画荷的距离,用淡雅之色画荷,叶墨亦浓淡相间,形成自己清新的风格范式。

 




 欣赏画家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对于荷之气韵问题,他认为“画荷,最易也最难,而容易并不代表画出气韵来”他在研究传统画荷大家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




蔡茂友的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如当中的作品展现巨大的荷叶铺展开来仿佛要冲出画外,支撑叶子的荷梗傲然挺立着。水中生出几束细劲的水草,纵横交错,自荷叶后方穿出,将观者视线引向上方。他作画运墨泼之,然后用笔写之,墨中有水,水墨交融,运墨干后,再用笔法钩写花瓣、花梗或杂草。他在荷花的花瓣上或采用钩金莲蓬张扬着生机。怒散的荷叶下方,一道浓墨抹成的新叶正欲舒展,左下不起眼的角落里,小荷已露尖尖角。






新生与凋残,正预示着生命的轮回循环。或以墨色勾勒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全作墨气清透,荷瓣的胭脂染得极轻薄,荷茎边缘及水面点缀斑驳的花青,营造出烟雨之中迷离轻灵的荷塘小景,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起提神醒目之作用。由此可见,写意的画正是不似之似,亦是写心之笔在纸上来表现心理的节奏与律动。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

 



纵观画家水墨画荷,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十分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观察,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意态。所以在他笔下无论亦工亦写均有丰富的情感意涵,亦能将荷花的高洁、清香、温馨、妩媚等品格表露无遗,也表述了画家对荷花的内在感情。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