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这一成语的出处很多,最早源于《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相传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人封王封候,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招,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把兵权还给周勃。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和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交出了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之子曹窋又配合朱虚候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吕产,其他吕氏大官也相继抓获诛灭。吕氏势力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所以舆论普遍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吕禄,"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忘义,可以解释为见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义气。现实环境中,尽管没有象《汉书》记载的那么恐怖,但见利忘义者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应有的公平公正丧失殆尽,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趋向混乱,随之而来的是,人性被扭曲,道德遭沦丧,法治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的心理秩序被打乱,只有利益一一金钱,财富,权力,美色才能成为唯一追逐的目标,以获得欲望的满足。有钱不赚是笨蛋,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几乎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及存在形式,人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获取利益,业已成为共识。
      在许多文章中我一直强调,人不要站在利益的角度,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观察,去认知这显像界的事与物,才能看的明白,悟的透彻。有朋友问我,你不为利益,这么辛苦学书法写文章图什么?没钱怎么生存?我举了个例子,一瓶酒材料及劳动成本是100元,你通过相关部门核价后卖120,150所赚取的利润是合法的,合理的,就象上班就是赚工资一样,很正常,通过劳动和付出获取的利益分配。如果这瓶成本100元的酒,通过官商勾结,媒体炒作,冠以滋阴补阳,延年益寿等功效,卖1000元,这就是赚取了黑心钱,不义之财,忘掉了道义。以前流传的栁州老窑加几滳敌敌畏就成了茅台酒,装在茅台酒瓶中,价格翻几倍,照样有人买,有人喝,为什么?人们生存在这个虚假的氛围中已经习以为常,虚荣心的膨胀让人不在乎真假,只在乎"名"品,"名"牌,而且活得像模像样,有滋有味。
       一幅书法作品卖个几千上万很正常,不负书写者数十年所付出的汗水和勤奋。一个有头衔加官位的人写了幅毛笔字,其实不乍的,上下一吹,媒体一炒,再化钱请几个弟子下属喧嚣一番,卖几万几十万成了"名人名家",再炒他个天翻地覆,那字就值几百万上千万了,就成了"大名人大名家",当代书圣了。殊不知还是那字,落款换了一个平头百姓,盖个章,放在琉璃厂地滩上恐怕五元钱都没人要。为什么?因为不认识那人是谁,没听说过。这就是当今社会上见怪不怪的乱象!
       假烟假酒假药,所有的假冒伪劣商品,地沟油,毒奶粉,制假售假,吹假唱假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知道吗?他们心知肚明,装聋作哑,因为有利益输送,假新闻,假广告(e租宝),特别让人憎恨讨厌的电视插播广告,没人管吗?官商勾结,红利分脏,不然数额巨大的广告收入怎么消费掉?把底层的普通民众,平头百姓伤害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这就是典型的"见利忘义!"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