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对达.芬奇绘画的影响
温州瓦市小学五<7>班 吕宓
三角形是属于数学的范畴,是几何图象的基本图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称为三角形。从角的角度来说,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或等于60度。从边的角度来说,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也一定小于第三边。三角形虽然纯属于数学的范畴,但颇有象征性的意义,它象征着稳定、尖锐、不可调和、激进、均衡……,是一种非常具有个性的奇特图象。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不像四边形那样易于变形,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三角形结构在美术上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表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绘画艺术,其中受三角形结构影响最大最明显的可算是达.芬奇爷爷的艺术生涯。
毫无疑问,达.芬奇是欧洲15至16世纪的一伟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仅仅限于绘画方面,在数学领域也卓有成就。他坚持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再次表现自然界中的物体,而绘画的价值就在于精确地表现。因此,在达.芬奇的眼里绘画也是一门科学,和其它科学一样基础是数学。他指出:“任何人类的探究活动也不能成为科学,除非这种活动通过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经过数学的证明为自已开辟了道路。”就文艺复兴时期数学与绘画的结合来说,达芬奇的绘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解剖学、透视学、几何学等,为从事绘画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对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尤其是有关透视法和比例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对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研究更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规范化,并通过三角形的结构将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在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三大传世名画中就运用数学里的三角形予以充分的表现。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肖像画杰作,也是达.芬奇的油画名作之一,约作于1503―――1506年。这是一幅半身的肖像画,画上的蒙娜丽莎神态安详端庄,眼神宁静温柔,身体微侧,肩披一层薄薄的轻纱。尤其是蒙娜丽莎含而不露的笑容深不可测,因而被后人称为“神秘的微笑”。画家达.芬奇将画面以三角形的结构稳稳地被安排在画布上,把蒙娜.丽莎的头部画在三角形的顶端,稍做侧势,把她丰润而温柔的双手交叉地平放在胸前,两支手臂与头部恰好成了三角形,仿佛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结合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点,更使得她庄重的姿态增添了宁静与安详感,身体姿态与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和谐。画面深处的背景通过三角形下大上小的空间位置,把远处的山岩和流水朦朦胧胧如同梦境般的表现在画面上,因为三角形的作用使画面更增添神秘的意味,突出了蒙娜丽莎这个人物善良而温顺的性格特点。
美术中蕴藏着数学,绘画艺术中三维现实世界在二维上的真实再现,如果单凭《蒙娜丽莎》这幅画还不足以征明三角形对绘画的作用,我们不妨再看看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在这一幅画中,不仅画家大胆地把三角形构造摆在画面的正中央,而且运用对称和“13”这个数字来突出三角形在绘画中的魅力,更显得三角形的稳定、尖锐、角力矛盾等象征意义,并突出了数学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占满了修道院食堂大厅的整个墙面,达.芬奇挑选了一个关键时刻进行绘画。在这幅画中,耶稣与几个门徒共进晚餐,达.芬奇的构图使他们全部面向观众,以“一”字形排开,坐在正中间的耶稣的头部正好受到中间亮光的衬托,精心构思的光线效果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耶稣的12个门徒每3人1组对称地分布在耶稣的两侧。耶稣本人被画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头部自然被排放在三角形的顶部,两肢手向前下方伸展且掌心朝上斜放在桌子上,与头部毫无顾忌地形成等边三角形,坐在画面的中央稳如泰山,而且画面把人物的情感、形态和心理准确的融为一体,不仅表现了每个门徒的神态差异,而且十分集中地表现了耶稣身上的美和善与叛徒犹大身上丑和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符合三角形有尖锐和矛盾的寓意。如果达.分奇不用三角形的构图方法,而将耶稣的双手以投降的方式高高兴起变成纵向长方形的话,会给人产生如何的效果,会不会抹杀耶稣的真理而使犹大的反叛继续蔓延。《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这两幅画仅仅是将单个人物被安排在三角形上,我们再看多个人物被放在三角形中的画面效果,如《岩间圣母》这幅画更令你百思不得其解。
在《岩间圣母》一画中,达.芬奇使用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即人物活生生地被框进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玛利亚的头部,他的这一做法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金字塔形的构造奠定了翔实的基础。同时他又用天使与婴儿来加重三角形右下角的分量,左下角为了使画面产生活泼而富有变化,仅框放一个毫无衣服掩饰的小婴儿,并通过左上方的光源使整个画面得以平衡,更突出三角形的实用价值,像这样在复杂动态中取得平衡的手法为后世的画家广泛运用。另外,由于重叠山岩而显得柔和的光线不仅使形状的塑造得以深入,也使得整个形象具有了独有的诗意,从这幅画中更能够体现出三角形的应用特点,无论从三角形的构造上还是从三角形的象征意义,都充分表现了三角形与绘画的关系,更能充分体现出达.芬奇的绘画受三角形的深刻影响,让世人足以有深邃的想象空间。
因为我在平时的业余爱好中很喜欢画画,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经常用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来展开画面的想象,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阅读与绘画有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历史,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懂得三角形在绘画中的作用与地位,更让我明白为什么达.芬奇如此喜欢三角形与绘画的结合,并且是那么的巧妙,令我茅塞顿开。根据《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三幅画的欣赏与分析,三角形对达.分奇绘画的影响的确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也有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精神,为世界美术事业增添了光辉并名垂画史,为世人所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