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揭书秘,妙传王法
——解读当代优秀人民艺术家王冰专先生
苏营
初见王冰专先生作品时,笔者就被其渗透着的飘渺俊逸,道劲清丽所震撼,同时亦被作品中老辣圆熟的笔墨与书写者年纪的“不相符”所感意外。王冰专先生生于1961年10月 ,至今算来也不过五十有六的年纪,这个年纪在中国书坛也只能算是初有所得的“年轻人”,但观其作品技艺的炉火纯青却如七旬开外的有成书者,不由让人感叹创作者天赋秉性之高。于是,对探究王先生书艺生涯中“字如其人”之论证兴趣勃然。随着对王先生艺术生涯的深入了解,笔者将逐一揭开了让其成就辉煌的“王氏密码”,在此同时也被他心系中国文化传承的精神所折服。
王冰专,字业雕,号王坡居、三勤堂,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定居山西太原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及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华碑帖学研究会副主席。 他自幼钟爱书法艺术,醉心书道三十余年。他继承传统,崇尚文化,能写多种书体,富有创造和时代精神。篆书法峄山、秦绍版、史墙盘、毛公鼎等,灵动、厚重、活泼,富于情趣;楷书取魏晋、唐宋等之精华,追求势态,赋予生命;隶书镕礼器、石门、张迁、爨宝、简帛于一炉,拙中寄巧,浑穆淋漓,独具一格;行草宗二王,汲取鲁公之宽博、苏米之意韵,典雅闲适,朴茂自然,自成面貌;大草追张旭,汲收怀素之铁线、黄庭坚之伸展、王铎之错落,书作雄峻挺拔,洒脱跌宕。王冰专先生创造之作品不哗众取宠,不俗气,一笔一画都展现着天地正气和传统书法的韵味,不但典雅清正、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浑洒脱,飘逸俊秀,外柔内刚,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韵味,洋溢着文人的情怀和军人的风骨.....看了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给人以力量和启发。
书艺为研 常心致远
王冰专先生深知中国书法家的责任主要是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因此他致力于将传统艺术弘扬光大,让中国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走向世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光彩夺目。因此,他注重书法理论研究,用良好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已的书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书法艺术家的成长。在业余时间,王先生撰写了十几余篇有关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论文发表。其中包括《书法家的素质》、《书法学习三大境界》、《浅谈礼器碑及其临习》、《试论草书之创作》、《浅谈书法艺术各种书体间的相互关系》、《浅谈米芾书艺对后世的影响》、《书信手札的章法点滴谈》、《书画与养生》等。 他还爱好诗歌,用诗词记录他人生足迹及对事态的感慨,自作诗词近千首。他经常书法自作诗,并有许多书法家书写他的诗词。下面对王冰专先生撰写的几篇经典之作做一下简单剖析。
第一、《书画与养生》文章中王冰专先生通过自己对书画、养生方面的见解,讲述了创研中的心得体会,将两者关系明确的结合,分别从: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形神共养三方面着手论述,最终将“书画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得以论证。通过此篇论文让笔者感知书法是一种养心,养性,充满雅趣的事情,瞬间便了解“寿从笔中来”的真正含义。书画创作在可以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的同时,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和毅力,确实有助于心身健康和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浅谈书法艺术各种书体间的相互关系》王冰专先生在此文章中主要谈及了各种书体在艺术特征上的所在区别,虽然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但是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交融而使书法艺术园地更加鲜艳多姿。所谓各种书体间所产生的相互关系是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三方面详细呈现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有详细的举例说明和依据见解。由此可见王冰专先生在理论研究方面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和名家名作,且在过程中所注入的经历探究和思索揣摩确实令人敬佩!笔者深知,王先生的此篇文章为中国艺界带去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引领着艺界的学子们在未来走向新的艺术之路。
书翰之敬 墨妙笔精
众人周知一个人的进步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王冰专先生的书法作品和他的文章相得益彰,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欢迎。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文化精髓,浩瀚宽广且博大精深。王先生认为,要写一幅好作品,章法很重要,对每个字的粗细结构,分间布白,篇幅安排,气韵呈现等都要做充分考虑,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一种艺术情怀的流淌,每个字都承载着书法家的心血和创意。在他心里,书法创作是一种慎重和神圣的事情,王冰专先生对书法之创时都报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敬畏,在他心里,书法艺术是一种不容亵渎的信仰。在创作时,他不允许自己有丝毫苟且,只要自己不满意,别人看来再好的作品,他都会视如草芥,不惜弃之。
笔者从王冰专先生的书法创作中,已经感受到了他气质的魅力,这种气质的魅力,已经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显现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品质,成为他未来艺术风格的核心和基础。话说得体一点,这种气质的魅力就是优雅。我一向认为,优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理想,它是一种理性的愉悦,这种审美理想,是由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和中庸思想所产生的,但在今天,急功近利的艺术态度和行为,使得优雅的品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一些貌似“优雅”的作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虚假和做作,是艺术感觉的贫乏和生命活力的不足与衰退。我之所以喜欢王冰专先生的书法,是因为我看到了他生命中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审美趋向上,也体现在他对待人生和艺术的从容态度上。他对书法的理解,作品中透出的清雅气息,和他的气质完全是一致的,这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作品的产生,来自书写者真实的生命体验,来自于作者内心的情感需求和自然流露。书法的意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没有一个衡定不变的标准,尽管我们可以从各种理论书籍里看到这样那样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其实并不可能给书法意境一个全面的定义,因为,变化、发展、个性正是每一个书法家最终成就自己的本质。只有达到笔与笔的呼应,字与字的和谐,才能使整幅作品气韵畅达,流动和凝聚着美的力量。学习书法,是一种集哲学性、艺术性、学术性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功夫在字外”,历代经典书作都不是出自单纯的“写字人”之手,而是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融为一炉的结晶。由此笔者认为王冰专先生贯彻符合艺术定律的艺术名家,能有效的把重视文化积淀于提倡技术创新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的基本特点,注重体现、族气派、风格突出、健康向上的原创主旋律作品,的确他是一位平凡中的伟大艺术家。
王冰专先生之部分荣誉:“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最高)奖; 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博爱之都”全国书画名家南京邀请展金奖; 首届“幽兰赋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银奖; 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书法大展银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第五届东坡书画艺术节及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山西省社会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书法获一等奖。……
王冰专先生作品入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古韵台儿庄杯”首届海内外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入展(作品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展出); 首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入展。……
他的传略和作品收入《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传世书画鉴赏》《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艺术大家》等60多部典籍。作品入选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以国家名片形式发行王冰专书法邮票名信片,拟刻国家新长城文化榜,碑刻鹳雀楼、泸州法王寺等处。还被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日本大阪国际书画交流中心、韩国书艺交流中心、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三峡美术馆、甘肃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书法院、东方中日书画家协会、湘江文化艺术家协会等收藏。
在如今的成就及殊荣面前,王冰专先生深知艺海无涯,他谦虚冷静的看待自己的创作,对自己的艺术从来不满足,经常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知识学习与更新。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市的各种知识培训,得到了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思想境界的进一步升华。在此同时笔者得知王先生“以笔墨为伴,索翰墨精华”作为一直以来的理想和追求,他淡泊而平实的生活着,专注而无争的创作着。在看似简单的状态中能却孕育出无限能量。
书以致用,着力奉献
王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专注与执着,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他能在承于古法中,顺其自然的成于自我的德品之修。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他书法致用,用自已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一是全力继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国粹。免费进行书法、诗联公益讲座。并参加倪进祥书法、诗联全国公益学校授课,积极担任导师,把自已的技法经验传授给书法、诗联爱好者。二是免费写春联。每年春节前,到企业、农村、城镇、部队、学校、车站为大家写春联。如,参加山西文联走近革命老区永和县农村写春联活动;参加书画艺术网组织的到优一手饮食公司为企业职工和市民写春联活动;参加太原铁路局在候车室为全国各地的旅客写春联活动;参加金鰻公司组织的为枣庄村民写春联活动,等等。三是义卖书法,救助贫困山区儿童。如参加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书法义卖,救助边远山区失学儿童上学。……
对于王先生来讲,他可谓是风华正茂的鼎立之年。如今他正以深厚渊实的积淀和虚怀潜定的心境继续攀行于艺术追求之路,我们祝愿并相信他的书艺之花一定能绽放得更为臻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