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山水画赏读
卜绍基 廖晋
吴彬在学画、游山、寻访名师中,用尽心力。他把让自我之“心”与古人之“法”、山川之“性”、今人之“技”勤修苦习,力求相融互通。画家以古人为师,进而以天地造化为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者,胸中方可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必内营,立成于鄄鄂,随手写出,方能得山水之神矣。黄宾虹亦道:“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吴彬通过不断的游学,亦领悟出:对山川之美若无此番醉心痴迷,则难谙熟山川之“内美”。我们素知“诗多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名山遇赋客,一如高士遇知己。故山水画家之于山川,又何异于诗人、赋客?不懂山川之真趣,岂能为山水作画传神。画家吴彬正是在此山水画创作及理论的探索中,另辟蹊径,既能取法传统,更相信从足下游学实践得来的切身体会。或许,此法注定他的艺术道路要比常人付出更多,但也使他获益良多。
中国山水画有两千年的发展历程,自隋唐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大小变革,从不乏名家,当今山水画家一方面仰视观瞻前人先贤巨匠,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思开拓自己的艺术之路。吴彬的山水画之路,幸得郭子绪、卢延光、刘斯奋、梁照堂、薛永年诸名家指引,专功行草书法及国画山水,在广州美术界青年一辈中已崭露头角。在创作上,吴彬取法宾虹之浑厚华滋,钟爱金石之学。故而,日积月累,近年来渐显个人之笔墨特色,亦渐见修为功力。其山水画作,笔墨朴拙不浮,焦而不枯、浓而不滞、淡而不薄、积而不腻,无论画树、画山、画屋、画人,皆能游刃有余、处理得当。
2017年5月于广东画院
(卜绍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广州市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广州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廖晋:广东画院编辑、广州青年美协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