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 愚
早些年,电视不是很普及,每日早晨必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听罢就听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这似乎成了一般听众每日的必修课。现在方知,那些年每天早晨所听的陕台早间新闻内容,编辑竟是冯晓白先生,其中相当多的报道是他的杰作,后来相识,颇觉有缘。听说他还编辑过《全省各地广播站联播节目》、《对工人广播》、《陕西新貌》、《三秦经纬》、《科教大观园》等节目。可以说,他几乎是当了一辈子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里,他北到榆林、定边、府谷,南到紫阳、镇坪、宁强,西到千阳、陇县,东到渭南、潼关等地,无处不有他的足迹,无地不播他的声音。这就是冯晓白,一个老记者冯晓白,一个老编辑冯晓白。正由于他的30多年的记者经历,这才有了《开拓生命的荒原》、《彩虹,在路桥人手中高高托起》、《闪光的沙石精神》、《探索光明的人》、《新星,在古都升起》等报告文学,这才有了“一粒砂石,在海滩,在山谷,在溪流,在沙洲,是微不足道的,谁能景仰它的价值呢?不是嘛,当人们把它派上用场,建筑公路……它的价值是难以用度、用量去估量的”(见《闪光沙石的精神》)这样一类优美的文字,这才有了《脚在路下延伸》(已经出版)这一报告文学集。这可以说是他长期当记者的收获。
其实,长期当记者的人,一般难以逾越新闻语言这个障碍,因为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毕竟有些区别。但是,冯晓白却逾越了这一障碍,于是,便有了《粮站夜色》、《华山情》、《情洒安康老城》、《祭祖母文》、《峻霞》、《雪夜过秦岭》、《两进广州城》、《不落的“红旗”》、《佛山两绝》、《“望大陆”背影中的情怀》、《论有字碑的倒掉》、《暮年寄语 ·
虽是夕阳时》、《刘文西的陕北情怀》、《延安窑洞的灯光》、《清新淡雅月人词》等这样30多篇散文。这里面,尤值一读的是他曾获全国文艺大采风金奖的《觅古访今话潼关》,其文采斐然,饱含激情,如水而喷,似洪而泄,它既咏潼关之壮美,又叹潼关之险奇,也发抒古抚今之感慨。还有《登长城怀古》、《西夏纪行》、《 谒读永乐宫壁画》等。全都情调激昂,气势磅礴,笔法细腻,都是一些不可多见的好散文。《情洒安康老城》则在抒发作者的怀旧心理,他离别17年后重回故地安康老城,在萧条沉郁的阴雨和雨洒青石板上独自徘徊,追昔抚今,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而《西北览胜四则》、《品味黄山》、《千岛湖记》等则属于游记散文,其语言,其文字,其情趣,其格调,就很是引人入胜和轻松活泼的了。而最令人轻松的又似乎是《华山情》、《牵牛花》等这样一些抒情散文,其虽短小,文笔却妙,寓意却深,大有散文诗的诗意和韵味,可以说吟咏颇深。因此,从这些散文看来,冯晓白就不应该单单是记者了,他更应该是作家,是散文作家,而且是其中之佼佼者。
但仅仅是散文家吗?他还是诗人呢!否则,他的诗歌《水龙吟 · 听世纪钟声》、《绝句 ·春雨》等五首和《七律 · 抗非典》、《卜算子 · 咏梅》等五首又怎么能在全国“东方之光”、“和平杯”大赛中获金奖、银奖呢?
试吟他的《水龙吟 · 听世纪钟声》:
姗姗天地踌躇,星辰碎步何时寿?年年月月,朝来暮去,迎新除旧。风雨千年,沉浮兴废,莫求回首。一夜涌请滔,钟鸣零点,春秋换,移星斗。
恰值东风西部,唤醒雄狮重抖擞。仁人志士,富民强国,风云奔走。天降大任,绿野草木,山川美秀。待山河改造丰饶事了,与天歌久。
再吟他的《卜算子 · 咏梅》:
风雪不尽情,万种遭摧污。 虽是冰霜凝大地,倩影捐芳馥。
众芳显于时,独尔蕴节玉,万折千摧淑满枝,欣欣香盈骨。
看,其诗其歌,其韵其味,全在其中,引人歌咏,使人传唱,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最是《水龙吟 · 听世纪钟声》,它把枯燥的政治色彩涵咏于诗中,把干涩的标语口号沉郁于词内,实属难得。无妨说,冯晓白是名副其实的诗人呢!
除了记者、散文家、诗人这些头衔,还有什么呢?我觉得,剧作家这一名衔,冯晓白也是应该拥有的。否则,又怎么会有《红石沟》、《姻缘》、《春到渭水源》这些剧本呢?应当指出的倒是他的《春到渭水源》,这是一部广播报道剧,大约是处身记者的冯晓白职业所为,是他在记者这一岗位上根据工作需要所写的剧本,可仅有记者才能,却无作家天赋,又怎能写出文学剧本呢?
其实,冯晓白最应该折桂的,倒是书法家这一声誉。不是吗?他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舞文弄墨,飞龙凤舞,墨海驰骋,笔下生风。因为他是郁结于胸的文人,所以他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法,其字迹清秀,有气势,有韵味,可以说不俗,不虚,不华,不狂,如清水流云,似山石竹木。如从其章法和笔法来看,真是笔笔见功,字字有力,足见其功力之深厚。而且,他的书法也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充满一种浓郁的情感,那便是诗人的情怀,那便是文人的情结,故而其意境很深,余味悠长。据说,冯晓白他初学欧,柳,继学颜,赵,宗师二王,独钟于体书法,潜心研习笔墨技法,涉猎真草隶篆,以行草书而见长。同时,他多年来探研书画理论,遍搜历代碑帖,广开艺路,习古而不泥古,兼收并蓄,汇众家之长,走自己之路,创独家风韵,形成一种苍劲、朴茂、娟秀的独特书风,这大约便是他的书法作品曾前后在国内国际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20多项的原因。他的书法作品还先后被甘肃、宁夏、西藏、山东、河南、湖南等省(区)政府、文化单位和中国银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的书画单位以及人士收藏,也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了。
看,这就是冯晓白,是多才多艺的冯晓白,是多专多能的冯晓白,是文如泉涌的冯晓白,是著作颇丰的冯晓白。他能在这诸多方面有所涉及,可以说十分难能可贵。但是,就如这本《开拓生命的荒原》综合文集而言,需要指出点什么的话,我觉得似乎杂了点博了点。古人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冯晓白之文如能在精醇一点,也许更能发展。当然,作者的本意,大约在于汇总,在于归结,在于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精神食粮,这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某些散文里面,也还有新闻语言的痕迹,这是作者在以后写作散文时应当予以注意的。
我近年多病,又是衰年,但看到文坛再现一位俊杰,不免高兴起来,尤其是冯晓白这样的作家。只此短文,是以为序。
2005年初春于省作协
*王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