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自爱己
我,象形文字,是长柄三齿的锋刃。词源解释:我,自称,自己。自,人称代词。说文解释:己,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曲状。己,代词,自己。
我就是自己,就是宏观统领。自与己,有统一,有分工,自是主体,己是附体。主体是主动,附体是被动。也可认为主体是思维,附体是身体。人体的表现又显现出阴阳特征,会在两个之间有所转换。思维是微观指令,身体言听计从,如果超过负荷,身体才会强硬反馈。
就道德完善而言,务须修正“我”的品格。人的身体是靠思维去支配的,思维控制着行动。工作、学习、生活根据需要大脑会随时指令身体付诸行为,配合默契。《论语》中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失当之处,为人干事是不是忠实,诚恳;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诚信,友善;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没有用心,掌握。克服私欲就能勤恳工作,克服贪欲与人交往就能礼尚往来,克服惰性就能不断进取,克服忽视就能保持健康状态。“自”必然指导在先,以正确理念引导,“己”的行动就会正确无误。儒家就是倡导经常检讨自己以立于不败之地。世道纷纭,心为外力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追逐外欲,而忽略了“我”对自身的关注,要做到明辨是非,指向得当。
就把握健康而言,合理饮食管好嘴。“我”的每项具体行动都是“自”和“己”的相互配合完成的。“自”必须先行一步,筹划,指令,“己”无条件即刻执行。“自”有时放任自由,独断专行,损害了“己” 的利益而置之不理,“己”只好忍气吞声照办无误。其结果就是错误的指令导致错误的行为,得出错误的结果,“己”忍耐到万不得已才会反抗或鸣不平。不合理膳食就是如此,那些甜香的、精细的、膨化的、油炸的、烧烤的、红烧的、麻辣的……极具诱惑力。不合理的饮水习惯也是如此,可乐、果汁等不离口,以饮料代水。“自”贪图美味,只顾味蕾的享受,一意孤行,结果“己”无可奈何全盘接受,长此以往可想而知。体重增加,健康受损,当任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己”不得不宣告不能耐受,疾患显现,借疼痛或功能丧失以示抗议。阴阳互换,此长彼消,失去平衡,就会疾病缠身,严重时生存都会感到困难,所谓病从口入。
就促进健康而言,生活方式更是如此。“我”必须宏观把握,珍视健康,以勤统领,视为正道。常怀进取之心,自强、自重、自尊、自励、自省、自珍、自爱。比如,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己”已是疲惫不堪,亟待“自”的关照、抚慰。每天晚睡前晨起后,坚持自上而下搓掌聚气,扣齿固牙,鼔漱咽津,轻抚脸颊,双掌焐眼;按摩神阙,肾俞……。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要穴…..。补尝身体的疲劳,及时给予身心问候、请安,早请示,晚汇报必不可少。“己”才能得到维护和善待,实现气血不亏,保持健康状态,并知恩图报,加倍偿还,为“自”全天候服务。如果“自”常年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经常熬夜,超负荷运转,打乱时物钟,“己” 得不到足够调理,休息,三高便会袭来。当“己”不能支撑时,“自”也就无所依靠,无能为力了,身体是需要尊重和善待的。
就追求快乐而言,生活态度亦然。正面的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也能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会保持大脑活力,会极大提升大脑的智慧和机体的协调能力。心情愉快可以降低精神压力,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生活无忧以后,没有明确的努力目标,不能积极进取,得过且过,每每错失良机,缺少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从善的追求。有唱歌、阅读、琴棋书画、弹琴、收藏、唱戏、养生等方式视而不见。就难以激活身体有益潜能,弱化了勃发的生机,缺少生活意趣,忽视了生活的丰富性,浪费了生命资源。“自”的消极,必然影响“己”的积极因素和愉快程度,处于非正常状态,久之会提前进入亚健康。
就锻炼身体而言,健身方法要得当。要让动物的“我”有效动起来,就必须选对锻炼的方向,方法让“自”行指令,让“己”去实践。中老年应该适可而止,选项适合,运动适度。否则容易拉伤肌肉,磨损关节。还要均衡锻炼,全身运动如游泳、球类、瑜伽、做操、广场舞、太极拳、交际舞等。如果简单锻炼,下身应以走步为主,上身以练哑铃为主,腰部以转身为主。运动就是给活动部位补钙,因为骨骼有增强足够支撑压力的骨密度的功能。如果步入老年,传统气功《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最为适宜。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给机体功能带来极大好处,可以减少肌肉损失预防机体功能减退。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耗热量,增强耐力,呵护心肺,强健肌肉,增进健康,“己”才保持生机和活力。
“我”的观念符合实际了,“自”的指令就正确了,“己”的实施就会恰如其分,善意的发挥身体的协调能力。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善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去非分之想,常念身体之贵。真正做到慎独、慎行、慎欲、慎微,使“己”得到关爱,体贴,更竭尽全力为“我”服务,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状态。
万里城 20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