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无名桥——章之

                     西山无名桥

                                   章之

    操着浓重乡音的山溪,缓缓地流出大桥。尽管大桥多年失修,外侧的栏杆丢落的所剩无几,但她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人。

    这座大桥长不足3O米,宽5米,是西山6个乡镇学子通向最高学府的唯—桥梁,可能是她不大显眼,没有取名,就叫她西山无名桥吧。大桥洁净,显得素雅,她横跨东西两岸通往永泰三中校园,好像是—只巨手,牵着学子—个一个地走向向往的世界,而显得朴素美,娴静着。

    春雨季节的山溪,水带黄色。我站在桥头,心想这浑浊的流水不会影响江河的景色吗?山溪似乎看出我的心事,大桥理解我的心情,潺潺的流声,濒灏安慰道,尽管这春雨水带黄色,从这里流出会惭惭变清的,我轻轾轻地松了一口气。

    巍峨险峻的西山,有一处集佛、道、儒于一体的人文胜地--名山窒。它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谐。参禅礼佛,修行得道,攻书取士,各得所宜。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称名山窒为西岳,近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的空气是格外清新,优其是清晨,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季,山溪的两岸无处不是学子在攻读书本的情景,无形中是一道人文胜地风景。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西山晚霞更为美妙,大地是翠绿的,而上空是一片飘然不定的彩云,构思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赞美、欣赏西山,一天的疲惫和忧愁,随之烟消云散了。

  夜幕降临了,住在校外的学子轻松地走过大桥,涌入三中校园。学校大门离这座大桥仅有几十米,琅琅的读书声和山溪的流水声,又是一道西山风景---美的和谐。

    山溪恬然地流着,古朴而蕴蓄着生机。倒映在山溪中的路灯,不知疲倦地照明着山溪奔流。"你在这里寻找灵感吗"?走近我的是一位少年时代老师。我说,这大桥走出不少人才吧,“那还耍说,从这座大桥走出的人才不计其数,有的不是财富大亨,就是博士、硕士、教授,担任副厅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就有4人,在永泰县是名列前茅的。”

   我不知不觉地走进永泰三中,校园宽敞洁净,大门两侧摆放着各种鲜花,吐放着芳香。大门通道两侧有两块黑板,通报学生、老师一天的表现和工作情况。每个教室安装电视机,新闻联播学生必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各科老师工作很尽心,每周两个晚上学习、开会,两个晚上自休值班,剩下一点时间也用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

   一位语文老师,也就是我少年时代张老师,他告诉我,竞争时代学生学习很紧张,老师也很忙,光作文一项,每周一篇作文,老师要及时阅批,如果老师自己做不到,怎能让学生做到。因此,工作再忙再累,每天都要坚持阅批十几篇作文,做为硬任务定了下来。

我现在明白了,从西山无名桥走出来的人,他们成功的背后,有那么多人的无私奉献。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