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艺术现象,在宋以后几乎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许多重要的画家和代表作品都出自文人画家之手,而非纯粹的职业画家。
蔡茂友水墨荷花作品《悠然》
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文人创造和掌握了文化,它使得绘画的高度能与文化发展的高度相并行。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 雅 ”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
蔡茂友水墨荷花作品《秋实》
由此可见,文与墨的相互重要作用,再以形成“先文后墨”的传统,并历来为文人画家所推崇。北师大中文系出身的当代书画名家蔡茂友,书法师从启功先生和秦永龙老师,绘画拜崔如琢先生为师。编著有《中外文学名著速读全书》、《怀旧文学丛书》、《纯情文学丛书》、《白话二十四史精华》、《书圣神品》等300余部,计3亿余字。其“文”之丰厚,常人不可及,其“墨”之造化,也必为常人所不可达。他的绘画艺术相当程度地承继了文人之“艺术语言”的造型原则和表达方式,紧紧抓住“笔墨”这一语言体系,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笔墨的内部,用笔墨传达画家本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文人画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
蔡茂友水墨荷花作品《水佩风裳》
倪瓒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面对蔡茂友一幅幅清新秀雅的画作,一股悠远沉静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久违的美,夺人眼目。他笔下的荷花,虽多秋荷,但少有残败之象,正是“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蔡茂友水墨荷花作品《自得》
他画莲蓬,一派悠哉游哉澹澹的景象跃然笔端。看画是画,那是自然真实既有的画;看画非画,那是蔡茂友所追求者,是情景与境界均得之于玄妙的画,由画中渲染出其空灵的快乐,自然的优雅。无疑,这也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境界。
谢稚柳水墨荷花作品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谢稚柳水墨荷花作品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
谢稚柳水墨荷花作品《莲塘鹊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