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云鹤先生的一段交往(图)——王来和

与云鹤先生的一段交往(图)
王来和
 

刘云鹤,江苏宿迁市人,我国著名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和理论家。退休前任宿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经常在全国的一些专业性刊物上看到云鹤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和文章。特别是他的《创始刻制石印初探》、《创始刻制石印再探》等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解开了一些我在研究中国印学理论中被困惑多年的疑团,于是萌生了向他求教的念头。

在我省金石书道研究所所长李元茂先生的引荐下(当时,李欲调云鹤来山西,从事金石书道学的理论研究,后因诸种原因,未果),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自己平时创作的近百方印作寄往云鹤先生处。时隔不久,即收到他的回信。云鹤先生在我的每一方印作旁都认真作了批注,并再三勉励我多读书、勤实践,坚持下去必有进步……能得到这样一位素昧平生的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和理论家的关爱,我心中很感动。随后我曾数次去信向他请教,均得到他的热情帮助。遗憾的是,山高路远、天各一方,无缘亲耳聆听他的直面指教。去年冬初,我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百年大庆,有幸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云鹤先生。

云鹤先生儒雅谦和,毫无一点儿名人架子。闲谈中,得知他自幼聪颖好学,无奈家贫如洗,深造受阻,读中师一年,便辍学谋生。炎热夏季,他沿街卖过冷饮,在街道服务站做过杂活,在工厂干过苦力,经历了同龄人中少有的艰难坎坷。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挚爱却始终无法割舍。从此,工余时间发愤读书,力攻金石书道之学。鉴于他的勤奋和成就,当地政府破格将他从工厂调入市地方志办公室从事编撰工作,一直到去年退休。云鹤先生现客居烟台市艺术家村,继续致力文史及书法、篆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

云鹤先生志向大、起点高、悟性强、路子正,不拘一家一派。研究书法、篆刻,首从甲骨、钟鼎文、周秦古玺入手,直溯源头,下及明清皖浙诸流派。他多次利用出差机会,遍访全国老一辈书法、篆刻界名流丁吉甫、孙龙父、诸乐三、朱复戡等,寻根问道。日积月累,其作品逐渐形成浑厚、典雅、灵动的艺术风格。从上世纪60年代初始,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不断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屡获殊荣。许多佳作被西安、香港及日本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同时,云鹤先生还是一位在全国书法、篆刻界有一定影响的书法、篆刻理论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高凤翰砚史研究》、《岳飞遗印系伪托》、《晋代谢沈六面铜印字义考订》等100余篇学术论文相继发表在上海《书法》、《书法研究》、杭州《西泠艺丛》、香港《书谱》、台湾《印林》、菲律宾《菲华周刊》等学术专刊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甲骨文书契之我见》一文,列举无可争辩的证据,向甲骨学界权威郭沫若挑战,指出郭老及其附和者观点的武断和偏颇。云鹤先生重证据、不唯上的胆识和严肃的治学态度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谈“厅”、“鳖”的以楷代篆的不严肃》等论文,或与学界权威商榷、或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更上一层,均得到行内专家的肯定。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云鹤先生从青少年时代起立志至今,40多年来,始终沿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严谨治学态度,一步步走向成功,实在令书法、篆刻界同仁钦佩。同时,他的自学成才之路,也为许多中青年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几点启示:一是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求学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三是光明磊落、坦诚待人、宠辱不惊的人品。三者缺一,难成大器。

云鹤先生淡泊名利、力戒空谈,其口碑在书道同仁中极好。未经他同意,我还是将对他的一点认识写了出来。同时,祝愿这只历经磨炼的“云中白鹤”,在自由的王国里飞得更高、更远。

(山西日报)
 
点击放大
 
王来和(右一)与刘云鹤(右二)、李元茂(中)、孙家谭(左二)2003年
9月西泠印社百年社庆时合影于杭州孤山棱严塔下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