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篆刻市场有待发展

山西篆刻市场与江浙及京、沪、西安等省市相比,其民间的购买力、收藏数量都有一定的差距,人们对篆刻作品的潜在价值还认识不足。
1997年春,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的篆刻作品拍卖会上,一方由清代篆刻家赵之谦刻制的寿山双龙钮印章一举拍到1.98万元。1998年在上海朵云轩春季拍卖会上,邓散木的一对唐醉石印章拍到6000元……
出于方便人们购买、收藏、研究篆刻家作品等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杭州“西泠印社”依据市场需求,编辑出版了《中国篆刻市场通鉴》一书,详细介绍了当代篆刻家的润格和有关篆刻作品的拍卖情况。篆刻家韩天衡、杨鲁安、徐银森、张根源等得江浙地域之优势,身价倍增,他们的每一方印均已飚升至4000元到1.2万元。北京荣宝斋的知名篆刻家每字也在500元以上。其中不少的求购、收藏者来自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当代篆刻家超越前人,振兴中国的篆刻艺术提供了资金保证。
山西作为一个中西部省份,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民间对购买、收藏当代名人印作的潜在升值认识不足,难与上述省市比肩。收藏闽、浙名石的人有之,请名家治印的人少。名石名印相辅相成,缺一必失其收藏意义。自古江浙一带就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明清以来,由于名贵印材(田黄石、鸡血石、芙蓉石)在闽、浙一带的发掘,一大批喜欢篆刻的文人纷纷涉足印坛。文人的介入,不仅提高了印章艺术的地位,更增加了印章艺术的文化含金量。清末,以吴昌硕、李叔同、丰子恺等为首的书画、篆刻家共同集资,在杭州西湖选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印学社团“西泠印社”。近百年来,西泠印社人才济济,为指导和发展中国篆刻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推动了民间收藏名人印章的高潮。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