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筆法見古樸 ----談龍耳東先生的書法作品特色
在香港和北京可能有很多的人知道龍耳東先生的40集電視連續劇《大唐太子李建成》和相關的文章。隨便在網上用中文打出《大唐太子李建成》和《玄武門事變考問中國的儒家和法家學說》之類的文字,就可以查到相關的內容
但是也許好多人不知,龍耳東先生的書法,其實也是很有造詣的。特別是他的行草書法作品,真有懷素、張旭之風。而他的隸書作品,也從清秀之中,見古樸渾厚之特色。總觀龍耳東先生的書法作品,不管是他的行草書法還是他的隸書作品,都是于清秀如行雲之流水之中滲有渾厚古樸之特點。這與龍耳東先生的練書過程是有密切聯繫的。龍耳東先生早年從習王、趙之書,後又習隸法。尤其喜歡懷素、張旭的書法。幾年之後,龍耳東先生專習《始平公造像》《石門銘》等。從中受益頗深。但是,龍耳東先生不喜歡大家奉若寶書的《多寶塔》《玄秘塔》《九成宮》之筆法和結構。認爲這些太成熟了也就是說太死板了,成熟的東西就是死板的東西。這就是龍耳東先生的理念。張旭、懷素的書法對龍耳東的習書進步起了關鍵的作用。在習此二家的基礎上,龍耳東先生又習了魏碑。從《張猛龍碑》《鄭文公碑》中吸取營養,造成了龍耳東先生的書法在清秀之中,有了渾重厚實之風格
我們可以預期地看到,隨著龍耳東先生的《大唐太子李建成》電視劇及相關文章的火熱,他的書法作品,也必將成爲越來越多的書法收藏者和書法愛好者的追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