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树农 2005-4-9
有关余秋雨的是是非非,近几年的报章杂志炒作得不亦乐乎。不管怎样,余秋雨毕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誉之毁之都在帮他的忙,而余秋雨和我的好友管峻亦是好友,始则让我奇怪,继则让我欣喜。可以相信,如果余秋雨早点和管峻相识,他绝对不敢写《笔墨祭》这样的文章,而且,凭余秋雨的聪睿,如果他肯不耻下问从管峻那儿偷得一技半法,他的毫无学者味的学者书法可能会增加一点专业味道。 《管峻书画作品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上,余秋雨以普通朋友的身份,在百忙之中带着倦意到京祝贺。他前后作了两次不长不短的发言,以我的用心倾听及专注目光发现,余秋雨也在十分谦虚而“艰难”地旁听书法大腕漫无边际的即兴畅谈,待轮到他发言的时候,“隔行如隔山”,他是字斟句酌,甚至连发言的题目都准备好了:一个人和一个省的书法让我感动。嘿,我的“感动”,怎么余秋雨先我一步注册了商标?倒过来我反有点被余秋雨感动了,承认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者,同时是一个知趣而虔诚的书法观众。 余秋雨高度赞扬管峻,并破例两次为管峻的书画作品集写序。余秋雨认为管峻的文化态度值得推介,管峻的书法呈现出一种无界线、无彼岸、无模式的境界,他握住传统的草帽不放,在创旧中创新,常同常别。 “例如管峻的书法,便得力古远。钟繇、二王、汉隶、唐经,作为根柢,然后再采撷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合意流派,这是一条老实之路,又是一条深厚之路。在这条路上,再耗下去多少年月都值得,都不会濒临绝境。就艺术家本人而言,这是一条最便捷的扩充生命之路,由扩充了的生命来创新,当然要比原先偏窄的生命的创新更成气象。据我所知,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艺术创新者并不是时时都把生命搁置在创新前沿的,他们平日大多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辛劳中,结果稍稍突破便不同凡响。为此,我对管峻书法的前途很有信心。管峻的绘画我知之不多,不便轻断,但行为格局应该大体与书法相类吧,因此应该一起祝贺!” 和余秋雨战战兢兢的发言不同,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的坦荡发言让沉闷的研讨会泛起了一阵涟漪,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书协某顾问对管峻的评价不到位:为什么楷书不能成为管峻的主攻目标?为什么非得草书才能代表一个书家的高度?陈履生进而提出当今的书法家不懂书法,他不愿参加书法活动的关键原因是书法队伍的鱼龙混杂。《美术报》总编辑斯舜威则用“五体投地”的感性化语言表达他对管峻书法的厚爱,他说他喜欢管峻的今天,但更期待管峻的明天。大多数书法家是没有明天的,能拥有明天的书法家一定实力雄厚。私下,他还称颂了江苏书协领导的开明务实作风。 管峻的书画作品集暨作品研讨会的主办单位由三个文化强力部门组成: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这次活动的地点设在庄严的首都人民大会堂,这样高级别的书画家个人行为即便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位。可见江苏省的文化战略决不停留在口头上,而它的文化官员的个人魅力与水准一般省份都要望尘莫及,比如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对管峻的看法:管峻其实通晓平衡战术,强调管峻会走某种极端是对管峻的不了解。 是的,《管峻书画作品集》的宁静纯美豁人眼目。管峻楷书的遒美精绝、草书的凝炼逸达、隶书的古色古香、行书的灵动安详、绘画的中规入矩均显示了管峻的才华与智慧。管峻20多年对书画事业的力耕不辍令人感动,管峻创造的书法入展获奖之最令人感动,管峻中庸处世的态度令人感动,管竣全面发展处处开花的本领令人感动,管峻的机遇、“清贫”、恩师、领导、朋友的和谐集中令人感动。2000年以来的中国书法界,尤其是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事,没有管峻的加盟将是何等遗憾!管峻给足了中国书协面子,管峻的书法行为也让许多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先生汗颜。管峻似乎大智若愚,“若愚”的管峻令人感动!所以,书法若要评选感动中国书坛的十大新闻人物,管峻绝对应该占取一个名额。中国书法事业的推进需要管峻这种温和而不失鹰派业务能力的“灌蓝高手”。 4月3日夜,尽管人民大会堂的晚宴酒档次很高,但我等“刘姥姥”依然不觉过瘾,周祥林、朱永灵、黄正民、李金豹、阎揆相约到什刹海附近的酒吧一条街小酌酣聊了一番。席间,已经荣膺中国2004年度电视“双十佳”最佳导演奖的周祥林有一句名言颇有道理:人才,而不是才人。做人是最要紧的,做有品位、品味的人非常难。管峻想必同此叹喟。 酒吧中的绿女红男在狂欢着,不算年轻的我们相互偷眼而忘记了我们艺术家的身份。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是一切,艺术的诱惑是因为它会使生活过得更加阳光,离开生活,艺术变得什么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