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的重要发现

郑板桥晚年长卷绝笔《刘柳村册子》
       真迹全本在大连市被发现
郑板桥生平重要作品,68岁所书的《刘柳村册子》长卷书法真迹全本于2005年4月为书法、篆刻家崔畅达,杜勇在大连市发现(收藏者为张瑞安先生),2006年10月10日《中国书法家报》首先报道了这一书法史上的重要发现并同时发表了“《刘柳村册子》研究会”会长崔畅达和评论家阿君先生所写的“《刘柳村册子》浅说”一文。

     246年前《板桥自序》的结尾处记录了它存在的消息,但200年来世人并没有见到“册子”的真迹和释文。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郑板桥集》中,首次刊出了此“册子”的释文(残本)而书法却没有面试,此次发现的“册子”是书法真迹全本总长度10.6米,仅正文就近6米。其书法通篇跌荡,真气弥漫,沛然旷达板桥老人挥洒之时已是老辣迷踪,物我两忘了,他的面试堪称“六分半书”空前绝后收山之作。

     而此册子文体本身更可称为“三绝一独”:

     其一,此“册子”是板桥68岁时所作,无年后他即仙逝而去,并且再无此册子的“自叙”式的文章出现。此为一绝。

     其二,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刊出的只是“册子”释文残本(903)字,而现在发现的是全本的“册子”,书法真迹(1438字),整整补遗了534字。此为二绝。

     其三,此“册子”1438字,在现有的板桥留世的书法墨迹中(题写古人诗文除外)上没有发现比此“册子”文字更多的书法,此为三绝。

     粗瓷三“绝外”尚有“一独”那就是此“册子”中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内容,这对研究郑燮的生平独树一帜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根据“册子”新的内容的启封,本“册子研究会”将深入研究,呈现一位“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郑板桥。一轿世人对郑板桥的諛墓之词,还原其本来风骨。而册子书法将于不久刊行天下,使这封尘了246年的绝世珍品重见天日,传展四海,此为一幸事也。

           “郑板桥《刘柳村册子》研究会”
                2006年10月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