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半年前,第一次在紫砂网站上读到“且饮且读,不过满腹”这句铭文,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甚至当头棒喝的感觉,所谓心有戚戚焉。
从农家子弟到吃皇粮的“干部”,从住乡村泥瓦房到住城市套房,个人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吃喝玩乐的物质享受日益富足。然而,年复一年为生计奔忙,工作的砝码越加越沉重,生活变得越来越庸碌、琐碎和粗糙,那份读书人所常有的闲适和优雅竟成了稀有之物!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审视自我,总有心灵何处止泊、精神何处安家的喟叹。
“欲足何曾足,知足便足”,是啊,人生不满百,以牺牲自我个性和自由去追求虚名浮利,权衡得失,终归心有不甘。所以,渐渐地爱上了喝茶、玩赏紫砂以及文房器具,渐渐地捧起了宋元词曲和明清小文,渐渐地抓起了荒废已久的毛笔……每每遇到烦心之事、无趣之人,一手把壶品茗、一手持卷读书的“且饮且读”的图景,竟成为了我最念想的事情。
后来查阅资料才得知,“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是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镌刻于其代表之作“四足方壶”上的铭文。“不过满腹”,语出庄子“逍遥游”篇:“鹤鹩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说一个人能占有的非常有限,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追求。再延伸开来,按我的理解大概是说人不可太拘泥于一枝一叶、自寻烦恼,情趣盎然、神闲气定、自足快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是清代的张大复在“茶说”中则更进一层地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好色而不饮其韵,甚矣!夫世人不善淫也。”此“淫”意为浸淫、深层体味。他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喝茶、读书、学佛都不应斤斤于表象,而要善于明心见性求得其真谛,从而达到一种从容澹定、超凡脱俗的心境,甚至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境界——“道”的境界。
“且饮且读,不过满腹”,大师的短短的八字铭文深获我心,时刻提醒我要无所执著、但又要有所追求,所以把自己的住所取名为“且饮居”。房子面积太小,每天读书写字、上网喝茶的书房兼写字台只能安放在阳台一角,偶一掉头便可看见小县城东面山上的文峰塔,所以给写字台取名为“睊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