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上,宣化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晋连义的《硬笔书法理论贫困的反思与应对》一文荣获硬笔书法论文全国奖。晋连义多年来一直潜心书法艺术研究,先后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硬笔书法》等十多种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书法网络利弊谈》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陆续获得省级以上书法理论奖项十余项。2007年2月8日张家口电视台《晚间报道》栏目予以报道。
下面我们将晋连义这篇获奖论文刊登,以飨读者。
硬笔书法理论贫困的反思与应对
晋连义
摘 要:硬笔书法理论的贫困,既有外部的制约,也有内部的缺失;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无奈。我们必须回到看似和今天处境无甚关系的硬笔书法繁荣时期的那些起始年代,考察那段时期开始时的丰富可能性,是怎样一步步因人们对先前二十多年观念、美学禁忌的二元对立式的反应方式,使硬笔书法理论贫困荒芜的。现代的硬笔书法理论要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而要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硬笔书法理论,既要处理好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继承与发扬,理论与实践等的关系问题,也要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硬笔书法;理论贫困;反思
总是模糊地感到当代硬笔书法少了些什么。自1982年5月,《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年钢笔字大赛起,硬笔书法空前繁荣,至今,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创作交流、展赛日益频繁,不过我们仍然不约而同地表示抱有缺憾。近二十多年来,硬笔书法理论远没有象毛笔书法理论那样在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史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倒不必过于讲究,只是在艺术多元化、知识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的硬笔书法理论确实还困惑重重、严重滞后,这不但无法有效地指导当今的硬笔书法创作实践,而且也束缚着硬笔书法这门艺术向更广、更深的空间发展。那么,当代硬笔书法理论究竟存在着哪些困惑呢?近来,笔者进一步思索,认为当代硬笔书法缺少的正是它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理论主体的原因。硬笔书法理论家理论认识核心及整体生命的贫困是当代硬笔书法的要害。有志于硬笔书法崛起的硬笔书法理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认识系统,并成为有极致追求的个体创造生命。因此,我们要使硬笔书法理论摆脱思想贫困的境地,必须对硬笔书法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理论贫困的反思
硬笔书法理论缺少的是对理论认识的独到,以至于在贫困中难以自拔。当代硬笔书坛,几乎没有一个硬笔书法理论家拥有自己的独创、宏观、实践的理论认识系统,也没有一个创作主体被当作硬笔书坛理论的代言人。所谓的硬笔书法理论也就处于理智上稚拙单纯尽管感性上丰富灵活的稚嫩阶段。从而,我们就可以深刻地体察到硬笔书法理论研究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为,硬笔书法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植毛笔书法理论,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
硬笔书法理论随硬笔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东西,从开始就是一个移植的产物,是向传统毛笔书法学习的结果。无庸讳言,对毛笔书法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对硬笔书法理论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使硬笔书法理论者养成了一种依附的性格,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品质,难以发现真正属于硬笔书法本身的问题。很多硬笔书法理论者把传统的毛笔书法理论看作是圣经,出现了言必称毛笔的怪圈。
(二)移植姊妹艺术,失去了硬笔书法理论自己的特性
硬笔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然而,我们的硬笔书法理论研究概念混乱、庞杂,硬笔书法理论不是探讨硬笔书法问题,而是在分析与硬笔书法无关的其它问题,硬笔书法理论成了多种问题的“大杂烩”。很多人机械地照搬姊妹的理论,用生硬的话语来掩盖思想的贫乏,从而使硬笔书法理论逐渐失去了真正的意蕴。
(三)脱离现实,失去了问题的针对性
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目的有两种取向,一是为了理论自身的完善,二是着眼于硬笔书法创作和发展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完善理论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硬笔书法理论最终是要面向硬笔书法实践的。然而,硬笔书法理论者缺乏实践意识、实践品质和实践精神,他们置活生生的硬笔书法创作于不顾,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捏造问题。
二、理论贫困的分析
可以说,硬笔书法理论照搬毛笔书法的理论,移植姊妹艺术理论等问题,只是硬笔书法理论创造性缺失的外部表现。究其深层根源,问题就要复杂的多,我们必须对硬笔书法理论创造性缺失的根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是探讨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外部环境,分析“边缘”文化对硬笔书法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分析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内部因素,反思硬笔书法理论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外部环境分析
硬笔书法理论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自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回过头来看看,八十年代以来的硬笔书法家群分外庞大,然而拥有高深的思想理论的硬笔书法家却屈指可数。有谁真正致力于创造新的理论系统呢!哗众取宠的念头,支离破碎的想法,“跟着感觉走”的困惑和茫然,抱住一根理论的稻草硬要偏激和极端。许多理论者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都是拿来的或者外在感受而来的,没有自创的能动的理论系统,何来传喻式的自觉。因此,我们在指责当今硬笔书法理论研究者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时候,不能忽视硬笔书法理论发展的背景,在这种意义上说,理论者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了。硬笔书法理论缺乏原创,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原创,是需要勇气、精神和毅力的。但以往形成的定式,对硬笔书法理论者说,是断难有这种勇气、精神和毅力的。所以,反思、批判、变革传统的硬笔书法理论模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影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内部因素分析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复杂的,把问题仅仅归结为外部也是不客观的,因此我们也必须反思影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内部因素。对于硬笔书法理论者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
硬笔书法理论者的问题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硬笔书法理论研究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属于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范畴。这样造成理论者没有关注硬笔书法领域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是移植毛笔的,照搬其它姊妹艺术的;从书本上发现的或者是凭空捏造的。总之,这种没有自己问题的研究只能停留于模仿他人的水平。
对硬笔书法理论研究来说,方法论问题是一个中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硬笔书法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忽视,加上硬笔书法理论者自身素质的限制,不仅对研究方法缺乏研究,而且在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实践中也很少讲求方法的合理运用。
一方面,满足于日常经验的简单归纳,停留于简单的感悟、直觉、思辨等方式。譬如,对硬笔书法技法的研究,许多文章的结论就是既要考虑硬笔书法本身也要照顾操作者。另一方面,机械地移植其它学科特别是毛笔书法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硬笔书法理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从而出现了硬笔书法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严重不适。
三、理论贫困的应对
(一)定位与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当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由于简单模仿毛笔书法的理论,照搬其它姊妹艺术的成果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在把原创性研究的基本标准作为理想追求的同时,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硬笔书法理论,应该是当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者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的硬笔书法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与毛笔书法的理论相比,它是具有硬笔书法特色的,在艺术学科理论体系中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2、与其它学科理论相比较,它应该体现自己的理论特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表述方式和研究方法。
3、与硬笔书法创作实践相比较,它必须来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这一方面是说硬笔书法理论要面向硬笔书法创作实践,从创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理论来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说硬笔书法理论要与硬笔书法创作实践保持一定的张力,硬笔书法理论要具有前瞻性,不能停留在对现实进行简单描述的水平,或者跟着现实亦步亦趋。
(二)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硬笔书法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要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硬笔书法理论,我们认为应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的问题
首先,对于毛笔书法理论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当前,主要问题是对毛笔书法理论的顶礼膜拜,有些人甚至认为,硬笔书法理论的快速发展必须照搬照抄毛笔书法的理论。在这种心态指引下,很多的理论者养成了依附性格。笔者认为,盲目排斥毛笔书法理论是不明智的,同样,一味地照搬、模仿毛笔书法理论也是没有出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借鉴毛笔书法理论的重点应放在学习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能是照搬照抄。
其次,硬笔书法理论要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必须开阔视野打破就硬笔论硬笔的局面。而要开阔视野,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其它姊妹艺术理论及方法,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引进、消化、吸收与借鉴,这种引进、消化、吸收与借鉴的性质、目的和结果是怎样的。现实硬笔书法理论研究中,我们往往把对毛笔书法及姊妹艺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理解为对其术语的简单借用,忽视了硬笔书法理论的特点、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特殊性。最终使硬笔书法理论研究忽视了最真正的硬笔书法问题的研究,从而,使硬笔书法理论变成了毛笔书法和其它姊妹艺术的殖民地。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把这些问题放在硬笔书法理论的语境下进行分析,要以硬笔书法理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解释,问题的解决要从硬笔书法学的视域出发,这样才能形成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特色。
2、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问题
在对硬笔书法理论的批判中,很多人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机械地理解为理论与实践是简单结合,把理论理解为一套可以拿来操作的程序。如果理论不能用来实际操作,便指责理论脱离了实践。在这种狭隘功利主义的指导下,导致了硬笔书法理论缺乏了理论应有的深度,成了经验的汇编,失去了理论应有的特色。
笔者认为,首先,理论与实践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理论的形成过程恰恰是其与感性对象分离的过程,没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就不可能以理论的抽象。要求理论跟随实践亦步亦趋是在毁灭理论的特性。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往往是先有理论的重大突破才有实践的飞速发展。硬笔书法理论要与硬笔书法创作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理论才能有一个充分自由的创造空间。其次,针对目前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确存在忽视硬笔书法创作现实的问题,我们应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硬笔书法理论要面向硬笔书法创作实践,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问题要来源于创作实践。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问题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来源于理论自身的完善,也可以来源于创作实践的解决的需要。无论是怎样,硬笔书法理论最终是面向创作实践的,否则理论的生命力将不复存在。
总之,中国硬笔书法理论要想真正走出自己的困境,不是在现有历史、观念基础上修修建建便能解决的。而必须回到看似和今天处境无甚关系的硬笔书法繁荣时期的那些起始年代,考察那段时期开始时的丰富可能性,是怎样一步步因人们对先前二十多年观念、美学禁忌的二元对立式的反应方式,而日益卷入一种狭隘的现代人观、狭隘的现代美学观,从而步入今天困窘的。因为只有以这样一些历史考察和对在历史运动中观念逻辑的批判解析为基础,我们才可能真正看到和充分理解,那些被我们先前二元对立反应方式、狭隘的硬笔书法理论观所排斥、曲解、窄化、甚至伤害的观念和研究资源,对我们今天硬笔书法理论走上阔大、健康道路所可能具有的意义--也即只有当我们回看这二十余年后硬笔书法繁荣的历史时,特别留心那些不把新时期硬笔书法理论和前二十多年硬笔书法理论观念截然对立起来的思考与研究,也即当我们特别注意那些不把自我观念封闭化、语言观念绝对化,而真实触及着语言、主体、历史、审美知觉形式等几方面间复杂相互关系的思考和研究努力时,我们才能为中国今后硬笔书法理论健康、有力的清出一个更真实、更开阔的历史地平线,才能为当下硬笔书法理论承继与转化被有问题理论观束缚与伤害多年的、充满着理想关切与责任感的精神能量,打下一个更真实、更开阔的思想与观念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