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胜利 郭岩 邱春林 张有敬 朱一 韩忠学 灯下眼花 吕康鸿 刘长斌 丁金潮
意在笔先—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胸有成竹,是指谋篇大略,指挥若定,意在笔先,运筹帷幄之大气。必然为画家墨竹之道。综观墨竹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发展脉络是由工笔到写意,又由小写意发展到大写意的过程。其间,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便发生了质的飞跃,画史上文同、夏昶、石涛、郑板桥、董寿平等多有传世墨竹之作。蔡茂友墨竹作品蔡茂友墨竹作品观
12/18 00:07
春风拂面—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写意墨竹,是通过“写”的表现方法和形象来表达画家所要表示“意”的语言。“写”,应该是用准确、肯定、凝练、概括的笔触在纸上传达心中所想之意境、意念、意识和意志。蔡茂友墨竹作品画家蔡茂友写意墨竹,其画竹竿应悬肘悬腕,以中锋用笔,依势也可用侧锋,蘸墨从笔锋渐向上果断下笔。画面呈现垂叶晴竹,用笔宜利落迅捷,
12/18 00:01
青翠乾坤—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墨竹,在文化领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竹的喜爱,既是一种审美鉴赏,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蔡茂友墨竹作品墨竹大家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这些含意深邃的诗句,是对竹
12/17 23:55
以竹喻人—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以物喻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竹的形象气质、品位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画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画竹大家董寿平曾说:"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入画竹、竹化人。"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和
12/17 23:52
竹法自然—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他们风格迥异:如文同之挺劲,顾安之谨严,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简约,郑板桥之清癯,石涛之质朴。古人把画竹称为“写竹”。一个“写”字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画竹的用笔形式与中国书法最为接近,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不可能把竹子画好。蔡茂友墨竹作品蔡茂友墨竹作品启功先生曾说:“我常在董
12/17 23:48
吉祥平安—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画竹,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北宋的文同、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大家。文同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他经常借画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在当时和后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蔡茂友墨竹作品当代水墨画家蔡茂友笔下墨竹:竹竿纡曲,竹叶密集,而以墨之浓、
12/17 23:42
聚焦狂草大家苏华老先生......(文)世界华人艺术家翟虹玺老先生(2004年)评苏华:《秋老霜寒枫正红》苏华先生,年逾占稀,已近港龄。书法成就斐然。当今书坛,鱼龙混杂,滥竽充数,冠冕加身,却充力作。此翁迥然,不趋时政,耻于经营,但奖状证书琳琅,大型典集多载,海内外邀展,屡见其名。苏华雅号三醉,醉笔、醉墨、醉书之谓也。别号梦素,终日所思所
12/14 20:50
同上
12/12 21:34
同上
12/12 21:33
同上
12/12 21:33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