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家
|
作品
|
资讯
阻止点击穿透
王亚伟
李之学
宋洪伦
葛庆民
万里城
王亚东
博勋
郝连成
马文俊
湖南艺术
笔简意浓—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宣和画谱》卷十二墨竹绪论云:“绘事之求形似,舍丹青朱黄铅粉则失之,是岂知画之贵乎有笔,不在夫丹青朱黄铅粉之工也。故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段话很清楚地讲明了画工画和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区别。蔡茂友墨竹作品画家蔡茂友画墨竹,追求笔简意浓
12/18 00:52
文心独白—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叫做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北师大中文系出身的画家蔡茂友,是能诗善词的文人,任性率真的画家,也是重积学问的书法家。
12/18 00:48
虚心气节—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中国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传神,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可见,传统文人画所绘画的竹已不仅仅停留在
12/18 00:19
竿节为气—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竹者,取其挺拔向上之形态,得其劲节刚柔之精神,借用笔墨纸的载体,造型其出土、伸展、迎风雨、立霜雪之态势而表现出内在的精神世界,此乃超于物象的“神品”也。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画家蔡茂友笔下的竹枝生动活泼,由于把草书笔法娴熟地引入,起笔收笔更为明显,极富弹性、生机和活力,使竹枝的柔韧与妩媚在画面上跳荡,由
12/18 00:12
意在笔先—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胸有成竹,是指谋篇大略,指挥若定,意在笔先,运筹帷幄之大气。必然为画家墨竹之道。综观墨竹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发展脉络是由工笔到写意,又由小写意发展到大写意的过程。其间,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便发生了质的飞跃,画史上文同、夏昶、石涛、郑板桥、董寿平等多有传世墨竹之作。蔡茂友墨竹作品蔡茂友墨竹作品观
12/18 00:07
春风拂面—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写意墨竹,是通过“写”的表现方法和形象来表达画家所要表示“意”的语言。“写”,应该是用准确、肯定、凝练、概括的笔触在纸上传达心中所想之意境、意念、意识和意志。蔡茂友墨竹作品画家蔡茂友写意墨竹,其画竹竿应悬肘悬腕,以中锋用笔,依势也可用侧锋,蘸墨从笔锋渐向上果断下笔。画面呈现垂叶晴竹,用笔宜利落迅捷,
12/18 00:01
青翠乾坤—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墨竹,在文化领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竹的喜爱,既是一种审美鉴赏,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蔡茂友墨竹作品墨竹大家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这些含意深邃的诗句,是对竹
12/17 23:55
以竹喻人—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以物喻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竹的形象气质、品位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画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画竹大家董寿平曾说:"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入画竹、竹化人。"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和
12/17 23:52
竹法自然—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他们风格迥异:如文同之挺劲,顾安之谨严,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简约,郑板桥之清癯,石涛之质朴。古人把画竹称为“写竹”。一个“写”字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画竹的用笔形式与中国书法最为接近,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不可能把竹子画好。蔡茂友墨竹作品蔡茂友墨竹作品启功先生曾说:“我常在董
12/17 23:48
吉祥平安—蔡茂友墨竹作品欣赏
画竹,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北宋的文同、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大家。文同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他经常借画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在当时和后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蔡茂友墨竹作品当代水墨画家蔡茂友笔下墨竹:竹竿纡曲,竹叶密集,而以墨之浓、
12/17 23:42
首页
上一页
...
25
26
27
...
下一页
尾页
鲁ICP备16014325号-6